1 / 18
文档名称:

基坑监测方案 (3).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基坑监测方案 (3).docx

上传人:mama 2022/5/12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基坑监测方案 (3).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细心整理
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监测方案
一、编制依据
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 8-97〕;
浙江省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33/T100计探究院供应的《海曙科技创业大厦基坑支护工程施图》布置,详见附图。周边环境和管线的水平垂直位移观测点由我院依据现场实际和国家相关标准、规程确定,局部监测点位置依据现场状况将作相应调整。
1、深层土体位移监测孔按设计要求布置9个;
2、环梁及立柱水平和沉降观测点按设计要求布设33个;
3、支撑轴力监测点按设计要求布设7个;
4、桩身弯矩监测点按设计要求布设2个,每个点布置2对,共4对;
5、沿基坑边沉降观测点按设计要求布设17个;
6、垂直基坑边线沉降监测点按设计要求布设16个;
7、土压力监测点布设1个,每个点布设12个土压力盒,共12个;
〔四〕监测要求
首次观测成果是各周期观测的初始值,应具有比各周期观测成果更精确牢靠的观测精度,所以无论是水平位移监测还是垂直沉降监测初始值应适当增加测回数的措施,一般要在二次以上。
基准点应尽量布在不受基坑开挖影响的地方,并在监测过程中应定期对运用的基准点或工作基点进展稳定性检测,点位稳定后,检测周期可适当延长,当对变形成果发生疑心时,应随时进展检核。
观测前,对全部的仪器设备必需按有关规定进展检校,并作好记录。全站仪测量网、站及测回路途等应事先做设计。
细心整理
在测量过程中要运用同一仪器和设备,相对固定观测人员,和监测时间。
五、监测原理
1、深层土体位移观测工作原理
⑴、测斜仪
本工程深层土体位移监测接受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十三所CX-03D型钻孔测斜仪,仪器参数:
传感器灵敏度:”;
标度因素:±;
导轮间距:500mm;
测头尺寸:φ32mm×660mm;
测量范围:±50度
工作温度:-10℃至50℃;
耐水压:××105pa(相当于水深80m至100m 的压力)。
⑵、数据采集:CX-03D型自动存储测读仪。
⑶、计算机:联想P4便携式笔记本电脑。
⑷、测斜仪工作原理
测头以其导轮沿着测斜导管〔PVC测斜管〕的导槽沉降或提升,测头的传感器可以敏感的测到导管在每一深度处的倾斜角度,输出一个电压信号在测读仪面板上显示出来。测头测出的信号是以测斜导管导槽为方向基准。在某一深度处,测头上下导轮标准间距L上的倾斜角的函数,该信号可换算成水平位移,而测斜仪的测斜原理是基于测头传感器加速度计重力矢量g在测头轴线垂直面上的重量大小,确定测头轴线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的原理。
细心整理
加速度计敏感轴在水平面内时,矢量g在敏感轴上的投影为零,加速度计输出为零。当加速度计敏感轴与水平面存在一倾角θ时,加速度计输出一个电压信号:
Uout1=K0+K1gsinθ
为了消退K0的影响,可以将测头掉转180°在该点进展其次次测量,得:
Uout2=K0-K1gsinθ
将偏差K0消去,得差数:
Uout1 -Uout2=2K1gsinθ
从右图的测斜原理示意图看出:sinθ=△i/L
那么可得:
i =〔Uout1 -Uout2〕L/2K1g
用测头连续在任一深度I点上测试的总位移,即挠度为:
δ=∑△i
⑸、测试方法
测斜管在土体开挖前一到两周埋设完毕,埋管时首先在监测位置用XY—1型钻机成孔至监测深度,然后将专用的测斜PVC管逐节连接后放入孔中,在放置测斜管过程中应留意测斜管的导槽方向与土体位移方向一样。并且在放入测斜管后用砂子在管子与孔的间隙中填满。埋置到设计标高。埋设的孔口应略高于周边的地表,埋设完毕后,切实做好管口的
细心整理
爱惜措施,可以沿孔口用砖砌成小井,井口略高于孔口,小井的边长为20~40cm即可,监测孔施工好后要将各点的位置告知业主、监理和施工单位,做好监测点的爱惜工作。几天后土体稳定后,可测取各深度的初始数据,第一次的监测值为基数,位移值置为零。以后随施工进展测取各深度的参数减去初始值,即为该孔的深层土体位移值。
⑹、测量步骤
仪器连接:把电缆下插头插入测头的插座内,用扳手将压紧螺帽拧紧以防水,将电缆下插头插入数据采集仪的插座内。
仪器检查:使仪器各局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测量:将测头导轮卡置在预埋测斜管的导槽内,轻轻将测头放入测斜管中,放松电缆使测头滑入孔底,登记深度标记。
将测头拉起至最近深度标记作为测读起点,每500mm测读一个数,直至管顶为止,每次测读应将电缆深度标记对准并卡紧,以防读数不稳。
再将测头掉转180°重新放入测斜管中,放松电缆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