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牙雕的雕刻技法研究(共 2330 字)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繁荣的一个朝代,其艺术也因经济的强盛而格外绚烂。牙雕可谓是越发精致完美, 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新的雕琢技法。牙雕是士大夫社会里最流行的雅物与珍玩。当时, 日本遣唐使拜访中国都要携带象牙雕刻品回国。至今日本正仓院还珍藏着唐代的“红牙拨镂尺”“绿牙拨镂尺”“红牙拨镂琵琶拨子”。到了明清两代, 象牙雕精品更是层出不穷。象牙雕刻分宫廷手工艺与民间手工艺两类,宫廷象牙作品多以精工细腻为主, 人物、花鸟纹饰多为仿绘画笔意, 着色、填彩都会遵循着一定的章法, 逐渐形成了华丽、庄严、纤细、富贵、典雅的风格。在清代象牙雕刻形成了南北两大派系。北派指的是北京牙雕, 主要是宫廷制品, 以雍容华贵的宫廷艺术品格为代表; 南派指广州牙雕, 多制作梳子、簪、环及文玩等, 其制作侧重雕工, 讲究雕刻和漂白色彩的装饰, 多以精细工整、玲珑剔透见长。完备多样的雕刻技法牙雕艺术之美有三类:材质美、内涵美、刀法美。其中的刀法美即是雕刻技法, 技法的高超则是与创作者个人的内心感受和艺术修养有着紧密的关系。千百年来, 雕刻技法在一代代雕刻艺人的不断创新、完善下, 已然渐臻完美。它是指作者在雕刻创作中, 对雕件的形象和空间的处理手法。主要体现在削减意义上的雕与刻, 是艺术家们展现自己高超雕刻水平的最重要的手段。牙雕艺术家们根据象牙的长短、粗细、色泽设计图案, 充分利用每一寸的原材料, 塑造完整细腻的造型, 将人物、动物的神态和丰韵展现出来, 达到“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雕刻传统, 悠久的历史留下了众多传唱千年的佳品, 整个国度萦绕着浓郁的雕刻气息, 而笔者自小就熏陶在这种氛围里, 深深地眷恋着牙雕雕刻艺术。雕刻技法种类多样,有圆雕、浮雕、镂雕、透雕、沉雕与线雕、薄意等。圆雕是雕刻成立体的造型, 不管从任何一面都可以欣赏作品。这种表现手法要求雕刻者有娴熟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及创造能力,人物类雕像最经常采用这种手法, 如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笔者的牙雕作品《多子佛》,荣获了第六届中国(合肥)国际文化博览会暨 2012 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此作品主要以圆雕的雕刻技法为主, 塑造一尊造型生动的弥勒佛与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嬉戏的场面, 弥勒佛左手掌心滚动着圆珠子, 右手扇动着芭蕉扇,左脚抬至腹前,使静态的作品似乎动了起来,仿佛看到弥勒佛在欢快走动、步态摇摆的样子, 加上一脸的嬉笑, 使喜庆、美好的寓意展现得活灵活现。牙雕将珍贵的材质与巧妙的雕刻艺术自然融为一体, 让人在惊叹造化的神奇之余, 更感叹能工巧匠们出神入化的鬼斧神工。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 是在平面上雕刻出凹凸起伏形象的一种雕塑手法,是一种介于圆雕和绘画之间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造型上有明显的前后层次关系和半立体效果, 是一种应用范围较广的造型形式, 有浅浮雕与高浮雕之分。浅浮雕是阳纹雕刻低于高浮雕而又高于薄地阳文雕刻法,属于平面雕刻, 但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大多数的象牙雕刻都采用此法。高浮雕,是介于圆雕和平面雕之间,属于半立体的雕刻形式,具有较强的空间感。牙雕作品《满堂佛》,就是运用浮雕的手法, 酣畅淋漓地表现了众佛欢聚满堂的场面。运用象牙材质的细腻、纯净、坚固,极为珍贵。雕刻精细、线条流畅、灵活、刚柔相济, 集南北牙雕工艺之长于一体。整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