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译本探究淮安传统建筑论文(共3107字).doc

格式:doc   大小:5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译本探究淮安传统建筑论文(共3107字).doc

上传人:changjinlai 2017/3/27 文件大小:5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译本探究淮安传统建筑论文(共3107字).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译本探究淮安传统建筑论文(共 3107 字) 1 淮安传统建筑译本探究策略分析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呈现的是一个开放的活动场, 影响翻译的各种因素相互作用, 其中文化语境和社会因素共同构成影响翻译活动的主要外部因素。人类文化的发展史表明, 任何一种文化, 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中国古代历史上主要为半封闭的大河内陆文化,它的博大精深就在于其半封闭的兼容性, 在于不同区域或不同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处于京杭大运河流域的淮安也是如此, 这种文化特点更是充分地体现在淮安的传统建筑上, 如何合理的将淮安传统建筑向世界推介, 并将其蕴含的深层次文化传达到位, 是值得重视的命题。淮安传统建筑的译本基本都是采用单纯的音译,如“清晏园(QingyanGarden) ”、“魁星阁(Kuix-ingPavilion) ”、“淮香堂(HuaixiangHall) ”等。部分是直译,如“关帝庙(GuanKingTemple) ”、“环漪别 墅(R ippleVillas) ”、“御 碑园(ImperialSteleGar-den) ”等。这些翻译都没有完全表达出中文的真正涵义。中国文化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 必须以平等的对话处理东西方文化的相互理解, 处理文化间的融合与矛盾, 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 由此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策略必须与时俱进, 即以“和谐”为原则的“音译加注释”。“和谐翻译”这个概念指的是适中和得当应为翻译的核心原则, 译者在翻译时需兼顾整体和局部, 既要符合读者的文化背景及欣赏****惯, 又要使读者见识到源语文化的真面目, 尽量理解源语文化的涵义。注释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完整地传达原文语意和风格的一种补偿方法, 是为了尽可能达到翻译等值而采用的辅助性手段”。在文化翻译中,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必须使用注释这种辅助手段来缩小这种差异。那么, 在和谐原则下, 淮安传统建筑的准确译文是什么呢? 本文对译林出版社的双语读物《文化淮安》中关于传统建筑的译本探究进行策略分析。 水利设施的译文分析水利设施的译文, 如清江大闸,《文化淮安》一书将“清江大闸”直接译为“ QingjiangSluice ”。“清江”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名, 存在于若干省份。如湖北省的清江、湖南省的清江乡等。淮安的“清江”来源于“清江浦”,于 1415 年开埠, 本为清河码头至山阳淮城( 今淮安市淮安区) 之间的运河名, 后在附近形成集镇。如果直接英译, 一是容易与其它省份的“清江”混淆,二是不能表达出运河流域的地理特征。建议译为“ QingjiangSluice – asluice ”。再如, 五河口, 淮安市区西南的五河口, 由里运河、中运河、淮沭新河、盐河以及黄河五条河交汇得名。单纯直译为“ junctionoffiverivers ”或“ Wuhekou ”都显得不够严谨。可以根据音译加注释的原则,将“五河口”翻译为“ Wuhe(fiveriv-ers)Junction ”。 漕运仓储的译文分析漕运仓储的译文,如常盈仓,漕运是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命脉。《辞海》对于“漕运”的解释是“漕运者,水道运粮也。”淮安位于黄河、淮河及运河的交汇处, 漕运总督和河道总督均驻节于此。“常盈仓”作为特大型漕粮中转仓,从统治者的角度希望粮仓储粮充足,所以有了“常盈”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