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汇编语言第8章 子程序及模块化程序设计.ppt

格式:ppt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汇编语言第8章 子程序及模块化程序设计.ppt

上传人:小猪猪 2012/1/17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汇编语言第8章 子程序及模块化程序设计.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8章子程序及模块化程序设计
主讲人:×××
子程序设计方法
子程序:在许多应用程序中,常常需要多次使用某功能的指令序列。这时,为了减少重复编写程序,节省内存空间,把这一功能的指令序列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程序段。在程序运行时,如果需要使用这个给定的功能,就转移到这个独立的程序段,待这个独立的程序段指令序列执行完后,又返回到原来位置继续运行程序。我们把这个相对独立的程序段就叫子程序或过程。
调用程序:编制程序时,按需要转向子程序,称为子程序调用,或称为过程调用。调用子程序的程序称为调用程序或主程序。主、子程序是相对而言的。但子程序一定是受调用程序或主程序调用的。
子程序定义
格式:
过程名 PROC [NEAR/FAR]
 过程名 ENDP
其中PROC表示过程定义开始,
ENDP表示过程定义结束。
一般过程名同标号一样,具有三种属性,即段属性、偏移地址属性以及类型属性。而类型属性可指定为NEAR或FAR两种类型。具有NEAR属性的子程序与调用程序应在同一个逻辑段中,而具有FAR属性的子程序和调用程序不在同一个逻辑段内。若为NEAR类型属性时可以省略“NEAR”。
子程序的调用与返回

子程序调用可以在段内调用,也可以在段间调用。如果是段内调用,则在过程定义时,必须定义为NEAR类型。这时,过程定义可放在代码段中,置于主程序体之前或之后。

子程序如果段间调用时,必须定义为FAR类型。
段间调用通常用于不同模块之间的调用。
编写不同模块的段间调用程序,应该注意以下几个个问题:
(1)主程序模块和子程序模块分别汇编,然后用连接程序将它们连接在一起。
(2)在主程序模块中,主程序所调用的外部过程名必须用EXTRN伪指令说明。
(3)在过程模块中,提供给外段调用的过程名必须用PUBLIC伪指令说明。
(4)模块间其它公用符号名及外部符号名的定义不可缺少。
现场保护与恢复
要保护的寄存器:
应该是在子程序中将被使用,返回调用程序后仍然需要使用其原有内容的那些寄存器。即保护调用程序和子程序两者在使用上发生冲突的那些寄存器。但在编程时,一时很难弄清哪些是有冲突的寄存器,一种较为简单的方法是把所有的寄存器均加以保护。
主程序与子程序的参数传递
主程序在调用子程序前,必须把需要子程序处理的原始数据传递给子程序,即为子程序准备入口参数。子程序根据入口参数进行一系列处理之后得到处理结果,该结果必须送给调用它的主程序,即提供出口参数以便主程序使用。这种主程序为子程序准备入口参数,子程序为主程序提供出口参数的过程称为参数传递。
主程序与子程序之间传递参数的方式是事先约定好的。每一个子程序设计之前,必须确定其入口参数到哪里去取,处理后的结果送往何处。一旦子程序按此约定设计出来,无论在何处对它进行调用都必须满足子程序的要求,否则,子程序将无法正常运行,或者得不到正确的结果。
传递参数的多少反映程序模块间的耦合程度。根据实际情况,子程序可以只有入口参数或只有出口参数,也可以入口参数和出口参数同时存在。常用的参数传递方式有三种:寄存器传递、存储单元传递和堆栈法传递。

用寄存器传递参数就是将子程序的入口参数和出口参数都放在约定的寄存器中。此法的优点是信息传递快,编程也较方便,并且节省内存单元。但由于寄存器个数有限,而且在处理过程中要经常使用寄存器,如果要传递的参数很多,将导致无空闲寄存器供编程用,所以此法只适用于要传递的参数较少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