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20 古代诗歌五首[60].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 古代诗歌五首[60].doc

上传人:whetyo 2022/5/13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 古代诗歌五首[60].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 古代诗歌五首
1.查找相关资料,理解诗人生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3.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会赏析诗歌,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第1课时 《-—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2)哲理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意蕴丰富,有一种哲理美。它不只是诗人要攀登泰山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它鼓励着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3)虚实相生。虚实相生的写法使本诗显得摇曳多姿,言有尽而意无穷。一、二句实写,三、四句虚写,五、六句实写,七、八句虚写,虚实交织,意蕴悠长。(4)诗歌情景交融,写景有序。先集中写景,后集中抒情;先远望,后近看,再凝望。
登飞来峰
目的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诗意
1.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2.老师范读,学生轻吟.
3.全体学生齐读并根据注释揣摩诗意.
4.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首句点明了地点,,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根底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目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化的哲理。
目的导学二:讨论质疑,体悟哲理
1.《登飞来峰》前两句和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
明确:一、二句描写景物——充满活力;三、四句抒发情怀-—踌躇满志.
2.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提醒出来的?
明确:①本诗的哲理是借登飞来峰过程中所见所想提炼出来的。②本诗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
3.诗人借登飞来峰欣赏风光,说明了一个怎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本诗的哲理: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到达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抱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不畏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全诗将写景和抒怀严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
三、板书设计
登幽州台歌

后不见:时间无限

地悠悠:空间无穷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
空老一生怆然涕下主题: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寂寞
特色: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望 岳
远望
近望
细望
俯视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
登飞来峰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写景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抒情
      ↓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得高,看得远,
否那么会被眼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第2课时 《游山西村》 《己亥杂诗(其五)》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了三首古诗,如今请同学们背诵(指名三名学生分别背诵古诗),下面,我们继续学****后两首。
二、教学新课
目的导学一:知人论世,朗读感知
1.解诗题,知作者。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2.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根据注释明晓诗歌内容。
目的导学二:分析研讨,明晰诗意
1.学生结合注释,自由阅读,自主考虑。老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诗,正音。
3.集体交流:能读懂哪些?还有哪些不懂?老师进展指导.
4.老师引导学生考虑以下问题。
(1)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客人是谁?哪个字尤其可看出农家饭食“丰富”?表现了什么?
明确:山西村农家给客人备办了丰富的饭食。客人是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和主人请来的陪客。“足”字可看出饭食的丰富,表现了农家的热情和朴实。
(2)山民对待诗人是那样地热情、好客,而诗人对待山民又是怎样的呢?
明确:诗人已被山民这份纯朴,这份热情深深地打动了,郁闷的心情顿时豁然开朗,内心充满喜悦。
(3)第三、四句写什么?这“又一村”指什么?
明确:写作者回忆来时路上的经历。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似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又一村”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