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观潮教学案例.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观潮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wawa 2022/5/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观潮教学案例.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细心整理
《观潮》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重点段的教学
1.听写词语。
2.细读课文,想象画面。
〔1〕默读第3、4自然段,思索:大潮来时,江面上出现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景象?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到惊异?边读书边想象画面,在课文中适当批注内容。
师生沟通,品读。
潮来前 覆盖薄雾 一帆风顺
〔板书〕观潮
潮来时 闷雷滚动 一条白线浩浩荡荡 山崩地裂
潮去时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在这个环节,老师要鼓舞学生用自己的朗读来体会钱塘江潮来前的宁静、美丽,来时的汹涌、雄伟,去时的余威未减。同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等词义,体会作者运用譬如、比照等手法。
1.潮来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板书:覆盖白雾 一帆风顺〕指导朗读。
2.潮来了,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默读课文,进展画批。
3.小组合作学习。
细心整理
〔1〕沟通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依次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展有语气地朗读。
4.反响沟通,老师刚好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词句独特的感悟。留意品读结合:
〔1〕作者按由远及近的依次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 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场已现。〔板书: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的气场之壮丽:白线很快移来,加长、变宽、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更。〔看图片〕“白浪翻滚”、“白色城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场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场:先选择自己宠爱的句子练读,再进展赛读,最终支配齐读。〔读整段时留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更,气场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自己宠爱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场雄伟壮丽?读第五自然段体会。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宁静后,江水已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场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四、总结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化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假如你是小导游,你怎样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依据具体状况进展小结
细心整理
4.作业。
〔1〕按必需依次,写一个描写景物〔或景观〕的片断。
〔2〕收集有关钱江潮的资料。
教学设计二
重庆市九龙坡区课程标准(人教版)试验教科书适用性探究课题组
学习目标:
1.相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3.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了解大自然的奇异。
学习重难点:
理解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有关钱塘潮的资料。
课时支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