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三)猛烈阶段
可燃物质全部起火燃烧,建筑顶部或其它构件变形塌落,热辐射范围明显扩大,接近火场使人感到皮肤烧灼疼痛。
此时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破坏力大,扑救极其困难(原则)。
扑救初期火灾的能力
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三)猛烈阶段
可燃物质全部起火燃烧,建筑顶部或其它构件变形塌落,热辐射范围明显扩大,接近火场使人感到皮肤烧灼疼痛。
此时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破坏力大,扑救极其困难(原则)。
扑救初期火灾的原则
1.报警早, 损失小 2.边报警,边扑救 3.先救人,后救物 4.先控制,后消灭5.先重点,后一般 6.防中毒,防窒息 7.听指挥,莫惊谎(方法)
扑灭初起火灾的基本方法
灭火有四招
一、冷却灭火法
二、隔离灭火法
三、窒息灭火法
四、抑制灭火法
一、冷却灭火法
最常见的、廉价的是用水冷却灭火。
常用的还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灭火器里喷出的雪花状固态二氧化碳温度低(--78摄氏度),在汽化时可以吸收大量的热,具有良好的冷却灭火效果。同时,作为一种不燃气体,二氧化碳还可以稀释燃烧区域内的空气,有一定的窒息作用。
一、冷却灭火法
运用冷却法灭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要盲目射水(泼水),避免不必要的水渍损失;二是对于高温物体,不能直接用水扑救,防止产生变形、爆炸。三是区分对象,对于带电、易燃液体、遇水燃烧物品、珍贵档案等不能直接用水扑救的火灾,必须采用其它方法。
注意
二、隔离灭火法
是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这个条件,将燃烧物体与附近未燃烧物质隔离或疏散开,从而使燃烧停止。
注意
一是要迅速(关阀断料、疏散物资等);
二是要合理(破拆、开辟防火带等);
三是要安全(人物相比,人是第一位,不可盲目冒险)。
三、窒息灭火法
着火需要一定的空气量,我们可以设法使燃烧区的空气(氧气)不足,或使空气含氧量降低,从而使火熄灭。
四、抑制灭火法
这是一种化学灭火方法, 就是使灭火剂参与到燃烧反应历程中去,阻止燃烧反应进行,从而使燃烧反应终止。采用这种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灭火剂、 “1301”等。(1301灭火器内部充入的灭火剂为三氟一溴甲烷,分子式为CF3Br,该灭火器、剂是无色透明状液体,但它的沸点较低,蒸气压力较高,因此1301灭火器筒体受压较大,其壁厚也较厚,尤其应注意不能将1301灭火剂充灌到1211灭火器筒体内,否则极易发生爆炸危险)。
注意
一是灭火时,灭火剂的数量要充足,准确地喷射在燃烧区;二是在灭火的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冷却、降温措施,防止复燃(灭火器)。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外形构造(种类)
筒体、压柄、喷嘴、压力表、保险销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如何正确报火警?
1、报警的基本要素:报警人应当讲清以下报警的基本要素:起火单位名称、详细地址(标志建筑)、着火物质、着火部位、火势大小、人员被困情况、现场化学危险物品情况、报警人姓名电话等,报警的同时,应当派人到单位门口或附近路口接应消防车。
通常情况下,在向消防队报警后,还应当迅速通知单位领导和有关人员。
如何正确报火警?
2、报警的基本要求:沉着冷静、语调适中、表达清楚、要素明确。
3、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是惊慌失措,只顾扑救;二是心存侥幸,过于自信;三是顾及影响,有警不报;四是认识模糊,阻碍报警;五是缺乏常识,不知号码;六是恶意骚扰,谎报火警。(两支)
单位扑救初起火灾的能力
提高单位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就是培养社会单位扑救火灾的快速反应能力,将火灾消灭在初起阶段,这需要社会单位科学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经常组织演练,培养两支灭火力量。
一、突出抓好“两支力量”建设:
第一灭火力量:指失火现场单位员工在第一时间自发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一般应于发现火灾后1分钟内形成。
第二灭火力量:指火灾确认后,单位按照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组织员工形成的灭火救援力量;一般应于发现火灾后3分钟内形成。
两支灭火力量
发现起火
1分钟
第
一
灭
火
力
量
3分钟
第
二
灭
火
力
量
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未起火
起火
总之,通过开展扑救初期火灾能力建设社会单位应重点做到:
实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
扑救初期火灾能力
结束语
通过有效的扑灭初期火灾,把大部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的降低火灾中的人员伤亡。掌握同火灾斗争的主动权,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