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docx

上传人:mama 2022/5/13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细心整理
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细心整理
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动作要领
【起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众说纷纭,大致有唐朝〔公元618~907年〕许宣平、宋朝〔公元960~1278年〕张三丰、明朝〔公元1368~1644年〕张三丰、清朝〔公元1644~1911年〕陈王廷和王宗岳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此时此刻多数拳家亦以现传各式太极拳俊源出陈式太极拳之说为本。据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等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陈氏太极拳的创编人是陈王廷,他是一位卓有创见的武术家。
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孙式、吴式、武式,武当、赵堡等多种流派。据说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的老拳师陈王庭初创太极拳,世代相传。河北永年人杨露禅从学于陈家沟陈长兴,并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太极拳的根底上,创编开展了“杨式太极拳”。清末河北永年人武禹襄在杨露禅从陈家沟返乡后,深爱其术,从学杨于陈式老架太极拳,后又从陈清平学赵堡架,经过修改,缔造了“武式太极拳”。河北完县人孙禄堂,从师李魁垣学形意拳,继而学于李魁垣的师傅郭云深,又从师于程廷华学八卦掌。后又从师郝为真学太极拳,之后参合八卦、形意、太极三家拳术的精义,融合一体而创“孙式太极拳”,所谓“太极腰、八卦步、形意劲”即此。 
 随着历史的开展,武术慢慢从战场搏杀转为体育健身,太极拳正是如此。 100多年前,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就有“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提法。太极拳经过长期流传,演化出许多流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以下5派。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化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导引、吐纳综合地缔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构造、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根本动作
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根本方法。动作徐缓满意,要求练拳时正腰、收颚、直背、垂间,有飘然腾云之意境。清代拳师称“拳势如大海,滔滔而不绝”。同时,太极拳还很重视练气,所谓“气”,就是修炼人体自身的精神力,这是太极拳作为内家功夫的特点之一。
八种劲法中,掤劲是八劲之本,练太极拳不能须臾离开此劲。它是弹簧力,又如水托舟,如戥称量;是知觉力,一切外来之力皆藉其区分方向、大小。其他七劲不过是方位和作法不同另有所称。例如,掌心由内向外缠丝称为
细心整理
掤劲,假设掌心由外向内缠丝那么称为捋劲,假设双手同时将掤劲穿插向外掤出,那么称为挤劲。掤劲是向上向外之力,使对方之力达不到胸部,是爱惜自己的防备手法;捋劲是向旁的横力,三分向下,七分向后,用时要 含胸 转腰 坐胯 三者相同,防止对方肩击胯打;挤劲是向前推扌郑之力,挤在手背,另手辅之,要点在于双手用力相同,两脚抓地前弓;按劲是向前推击或上掀之力,用时须顶头悬 含胸 拔背 用腰力发出;采劲是以手抓住对方手腕和肘部向下向后下沉之力,用时要含胸缩胯,一般是先采后挒;挒劲是以手向左右上下挡开之力,用时要身躯协作以腰带动;肘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