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4
文档名称: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指南 ppt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524KB   页数:6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指南 ppt课件.ppt

上传人:南北旺 2022/5/13 文件大小:52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指南 ppt课件.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版指南 ppt课件
内容
一、病原学
二、流行病学
三、自然史
四、预防
五、临床诊断
六、实验室检查
七、影像学诊断
内容
八、病理学诊断
九、治疗的总体目标
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3)动态观察发现有疾病进展的证据(如脾脏增大)者,建议行肝组织学检查,必要时给予抗病毒治疗(III)。
十、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证
在治疗前应排除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
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
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十一、干扰素治疗
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2a,2b和1b)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2a和2b)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荟萃分析表明,普通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HBsAg清除率、肝硬化发生率、HCC发生率均优于未经干扰素治疗者。
有研究认为,普通IFN- 疗程至少1年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Ⅱ)。
十一、干扰素治疗
(一) 干扰素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1) 治疗前ALT水平较高;
(2) HBV DNA< 2108 拷贝/ml;[< 4107 IU/mL]
(3) 女性; (4) 病程短;(5) 非母婴传播;
(6) 肝组织炎症坏死较重,纤维化程度轻;
(7) 对治疗的依从性好;(8) 无HCV、HDV或HIV合并感染;
(9) HBV基因A型;
(10) 治疗12或24周时,血清HBVDNA不能检出(II)。
其中治疗前ALT、HBV DNA水平和HBV基因型,是预测疗效的重要因素
有研究表明,在PEG IFN-2a 治疗过程中,定量检测HBsA***平或HBeA***平对治疗应答有较好预测作用
十一、干扰素
(二) 干扰素治疗的监测和随访
治疗前应检查:(1) 生化学指标;(2) 血常规、尿常规、血糖及甲状腺功能;(3) 病毒学标志;(4) 中年以上患者,应作心电图和测血压;(5) 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6) (HCG 检测以排除妊娠。
治疗过程中应检查:(1) 开始治疗后的第1个月,应每1~2周检查1次血常规,以后每月检查1次,直至治疗结束;(2) 生化学指标,包括ALT、AST等,治疗开始后每月1次,连续3次,以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1次;(3) 病毒学标志,治疗开始后每3个月检测1次HBsAg、HBeAg、抗-HBe和HBV DNA;(4) 其他,每3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和尿常规等指标;如治疗前就已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或已患糖尿病者,应先用药物控制甲状腺功能异常或糖尿病,然后再 开始干扰素治疗,同时应每月检查甲状腺功能和血糖水平;(5) 应定期评估精神状态,对出现明显抑郁症和有***倾向的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密切监护。
十一、干扰素
(三)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流感样症候群 可在睡前注射IFN-,或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2.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 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109/L和(或)血小板 < 50×109/L,应降低IFN-α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如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109/L和(或)血小板 < 30×109/L,则应停药。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或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治疗 (Ⅲ)。
3.精神异常 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用IFN-,必要时神经精神科会诊
4.自身免疫性疾病 一些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亢进)、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应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诊治,严重者应停药。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 包括肾脏损害 (间质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和急性肾衰竭等)、心血管并发症 (心律失常、缺血性心脏病和心肌病等)、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应停止干扰素治疗。
十一、干扰素
(四) 干扰素治疗的禁忌证
干扰素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精神病史 (如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戒断的酗酒/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期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
干扰素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包括: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 <  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 <50  109/L,总胆红素51 mol/L(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者。)
十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
(一)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抗HBV核苷(酸)类似物药物有5种,我国已上市4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