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院感三基训练指南
第一章 医院感染管理概论
第一节 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
?
答: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的感染与住院期间接受的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如在住院期间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出院后出现相关部位感染而再次入院,该感染直接与上一次侵入性诊疗操作有关,属于医院感染。
,患者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吗?
答:患者住院期间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感染,应该属于医院感染。可表现位两种情况:
(1)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新的其他部位感染(排除脓毒血症所导致的迁徒新病灶)。
(2)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排除污染和原有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
答: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而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以内发病的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弓形虫感染等不属于医院感染。
,只要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培养到细菌就可诊疗为医院感染吗?
答:不可以。患者在住院期间,如果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培养到细菌而无炎症表现,这只是细菌定植,不属于医院感染。只有在皮肤黏膜开放性伤口分泌物中既培养到细菌,又有明显局部炎症表现,才能诊断位医院感染。
?
答: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发生的感染属于医院感染。
?
答:由创伤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如烫伤、手术缝线刺激导致的轻微炎症等不属于医院感染。
?
答: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住院期间的急性发作,不属于医院感染。
?
答: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感染等,属于医院感染。
第二节 医院感染常见临床类型的诊断
?
答: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为呼吸机相关肺炎。
(1)病人施行人工机械通气(MIV)治疗后或解除MIV48小时内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出现粘痰、肺部啰音,并伴发热,或白细胞总数和(或)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或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病人在原有肺部感染基础上施行MIV治疗48小时以上,肺部又发生新的病原体感染,并经病原学证实。
?
答:血管内导管相关性感染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拔除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的静脉穿刺部位感染(局部红肿或硬块或有脓液排出),或隧道感染(沿导管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漫性红斑),或血流感染(败血症或真菌血症)等临床表现。
?
答: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
38°C)、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从导管血和外周静脉血,或从导管尖段和外周静脉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物结果的致病菌,即可诊断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
答:常见输血相关性感染病原体有肝炎病毒(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病毒、巨细胞病毒、疟原虫、弓形体等。
诊断输血相关性感染,必须同时符合下述三种情况:
(1)患者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有证据证明,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病原体感染,免疫学标志物阴性。
(3)有证据证实供血人员血液存在该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性等。
?
答: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是指: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期间出现的肠道菌群失调所致腹泻性肠道疾病,包括由艰难梭菌引起的假膜肠炎。临床表现为腹泻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可合并发热或腹泻。周围血白细胞可升高,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充血、水肿、出现,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膜。
?
答:手术部位感染分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和器官∕腔隙感染。
?
答: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仅累及切口皮肤或皮下组织,并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切口局部红、肿、热、痛,或可见化脓性分泌物。
(2)从化脓性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
(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由外科医生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