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05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junjun2875 2017/3/29 文件大小:10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反思.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数乘法》单元教学反思五年级张晓曦 2016 年9月小数乘法的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数;整数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等。我以为这一单元学生已有了整数乘法为基础, 只要重点掌握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第三步, 学起来应该是比较轻松的。但在每节新知教学后的练****中, 学生的正确率都不容乐观。出现方法上的错误、计算上的失误错误现象面对学生出现的这样那样的错误, 使我懂得课堂既要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讲清算理, 又要突出积的变化规律、突出竖式的书写格式、突出因数中小数的位数与积中小数的位数的关系。本单元的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 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 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 、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 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 、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 对学生学****情况要清楚地了解, 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位置》教学反思五年级张晓曦 2016 年9月“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了如何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学****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成功之处: 1 、以学生实际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课的开始以本班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 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 、能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课堂上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学****小组合作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积极探索。认识数队后更是踊跃参与,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 、备课充分,联系实际,课堂气氛活跃。由于备课时既考虑了教学内容, 又联系了下围棋时棋子位置等生活例子, 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不足之处: 没能抓住课堂中错误的生成, 使其成为亮点。在练****时, 当一个学生说出一个数队而有两个学生同时站起来时, 我应该让他们展开辩论,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会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小数除法》教学反思小数除以小数教学反思小数除以小数是学生在学****完一个数除以整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除数是小数的计算。我对在课堂的落实情况反思自己的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这节课是后续性的教学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节课的教学,要抓住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这一关键来进行, 因而教学重点定位在怎样移动除数和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教学本节课时我把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把握定位在知识的生长点和关键处, 即引导学生思为什么要把除数 5变成 85? ”,“为什么被除数 5 也要跟着移动相同的位数呢? ”。这个为什么就是让学生知道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已有的知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连接点;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通过前一天的预****在小组内充分的交流,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本节课的一个尝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来讲课, 讲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 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说出在小组交流后对知识的理解。而我则充当引导者的作用, 随着学生的汇报在学生没有讲到和教学重点难点进行点、引。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商的近似值教学反思五年级张晓曦 2016 年 10月商的近似值是在小数乘除法之后教学的, 学生已经有了小数除法的基础, 且已经掌握了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本节课旨在学生认识循环小数,并且会根据要求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上课伊始,出示例 7 中的图表,并根据要求列出算式 40÷ 60。当我刚想提出要求时,发现有的学生已经做了起来。我并没有阻止, 而是继续让学生在计算中发现问题。算了一会后,发现有的学生抓耳挠腮, 有的学生小声的嘀咕, 还有的干脆停下了笔看同位的。知道学生遇到了困难,我故意问:“怎么都不算了,有结果了吗? ”“没有, 除不完。”“怎么可能呢?为什么除不完? ”“老师, 真的除不完, 你看, 总是余 40, 根本就除不完。”看来到了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时候了。“想知道为什么吗?打开书, 看看你能从书上找到答案吗? ”话音刚落,利索的孩子早已经打开了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