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5
文档名称:

13带传动和链传动1解析.ppt

格式:ppt   大小:1,685KB   页数:5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3带传动和链传动1解析.ppt

上传人:baba 2022/5/13 文件大小:1.65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3带传动和链传动1解析.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13章 带传动和链传动
一、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13—1 带传动的类型及应用
1、传动原理
以张紧在至少两轮上带作为中间挠性件,靠带与轮接触面间产生摩擦力来传递运动与动力
1)有过载疼惜作用
2)有缓冲吸振作用 又分为一般V带、窄V带、宽V带、大楔角V带、联组V带、齿形V带等,其中一般V带应用最广。我们主要介绍一般V带。
§13—5一般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传动带的型式
一般V带分为Y、Z、A、B、C、D、E七种型号
例 A 2240
——A型带 公称长度 Ld=2240mm
1、 一般V带的规格及结构
标注:
截面尺寸见表13-1
一般V带的结构:
帘布心结构
绳心结构
1-包布层;2-顶胶;3-抗拉体;4-底胶;
帘布心结构
绳心结构
节面:V带弯曲时,顶胶伸长,底胶缩短,只有两者之间的中间层长度不变,称为节面。
节宽 bd:带的节面宽度;带弯曲时,该宽度保持不变。
带的基准长度 Ld: 在规定的张紧力下,V 带中性层的长度称为带的基准长度Ld,V 带的公称长度用基准长度表示。
带轮的基准直径 d:在 V 带轮上,与所配用V带的节面宽度bd相对应的带轮直径称为带轮的基准直径 d。
基本概念及参数
具体截面尺寸见表13-1
二、失效形式与设计计算
1)打滑;
2)带的乏累破坏
另外:磨损静态拉断等
保证带在不打滑的前提下,具有足够的乏累强度和寿命
失效形式:
设计准则:
由乏累强度条件:
传递的临界功率:
单根三角带在不打滑的前提下所能传递的功率为:
1 =180,特定带长,平稳工作条件下单根带传递的许用功率 P0,表13-3
单根 V 带的功率 P0
三、一般V带传动设计
传动用途和工作条件;
传动的功率 P;
主动轮、从动轮的转速 n1 和 n2 或传动比 i;
对传动位置和外部尺寸要求等。
1、设计原始参数及内容
1)设计V带传动的一般已知条件是:
确定带的型号、长度、根数、传动比、中心距、带轮直径、结构尺寸及作用在轴上的载荷等。
2)一般V带传动的设计主要是:
2 设计方法及步骤
(2) 选择带型 Pc、n1(型号)。见图13-15
(1) 确定计算功率
KA-为工作状况系数,考虑到载荷性质和运转时间长短等因素的影响而确定的。见表13-8
(3) 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d1 和 d2
注:为提高寿命,在传动比不大和结构无特殊要求时,应选取较大的值径。
其中:d1min一般V带轮最小基准直径。见表13-9
a) 初选小带轮 d1,取:
b) 大轮的基准直径:
注:d1、d2应符合带轮基准直径系列。
通常滑动率
c) 验算带速:
一般 5 <v <25m/s 。
注:V太小:由 P=FV 可知,传递同样功率 P时,圆周力F太大,寿命↓
V太大: 离心力太大,带与轮的正压力减小,摩擦力↓,传递载荷实力↓
(4) 中心距、带长
1)初选 a0:
2)计算带的基准长度L0:
3)查表13-2 选取与 L0 相近的 V 的的基准长度 Ld 。
4)计算实际中心距:
(5) 计算小轮包角 1
否则可加大中心距或增设张紧轮。
一般应使
(6) 确定v带的根数 z
z 取整数,为了使每根 V 带受力匀整,V 带根数不宜太多,通常 z<10
式中 :
[P]——单根 V 带的许用功率
P0 ——单根 V 带的基本额定功率,P0 值的大小是在包角 1 =180、特定带长、平稳工作条件下通过试验和计算得到的;见表13-3
K ——考虑包角不同时的影响系数,简称包角系数。见表13-7
P0 ——考虑到传动比不为 1 时,带在大带轮上的弯曲应力较小,在同等寿命下,P0 值应有所提高,P0即为单根V带允许传递功率的增量,大带轮愈大(即传动比 i12 愈大),提高量愈多;见表13-4
KL ——考虑带的长度不同时的影响系数,简称长度系数;见表13-2
(7) 确定初拉力F0
保持适当的张紧力是带传动工作的首要条件,张紧力过小,摩擦力小,简洁发生打滑;张紧力过大,则带寿命降低,轴和轴承受力增大。
(8) 计算作用在轴上的力
主要接受铸铁,HT150或HT200等;小功率时可用铸铝或塑料;高转速时可用铸钢;
2 带轮的结构形式;
3 依据带的型号确定轮缘尺寸;
4其它结构尺寸的确定可以依据阅历公式。
1 选材:
§13—6 带轮结构设计
二、设计步骤
重量轻,结构工艺性好,无过大的铸造内应力、质量分布匀整,高速时要经动平衡,轮槽表面要经过精细加工(),以减轻带的磨损。各轮槽尺寸与角度要有确定的精度,以使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