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评析.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评析.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5/13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评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小编为大家提供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评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大家能顺利通过高考,加油吧!祝你考出好成绩!
2019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能做什么,下一步怎么做”。
(北京市海淀教师进修学校 特级正高级教师 黄玉慧)
[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6道试题同样具有“稳中有进”的特色,既保持了测试材料与内容的稳定性、基础性,又在测试形式上展现了一定的创新性。
测试材料体现稳定性、育人性。第一个测试材料与往年一样选择了议论性文本,柳宗元的《非国语》文字平易又富有哲理,对于过度解读自然现象的观点提出批驳,论述层次清晰,蕴含着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这一测试材料保持了文体的稳定性,对于培育学生独立思考、辨析质疑的理性精神更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二个测试材料选择的依然是《论语》经典章节,内容涉及立志修身、正确处理义利关系等话题,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自觉砥砺自我人格、培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测试内容具有稳定性、基础性。6道试题的考查均指向必备知识与关键能力,第7题考查“特”“抑”等常用词汇,第10题考查“无取乎尔”等常见句式,第11题要求说明“如何逐层展开批驳”,对文本整体思路与观点进行梳理概括,第12题考查“其道”内涵及其中蕴含的思想,6道试题全面覆盖了《考试说明》要求的文言词汇、语句理解、文本内容概括、文化经典作品基本内容及主旨的整体把握等基本考查内容,且依然侧重考查在具体语境中推断与准确辨析文意的能力,既保持稳定,又体现文言文与文化经典作品阅读的基本能力考查。第12题对于“其道”不同解读的考查对学生扎实深入的文本阅读与探究能力也提出了要求,对于一线的名著阅读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测试形式稳定中有创新。第7题将实词与虚词考查融合在一起,且涉及8个词语的理解,并在选项中给出了四个组合。这样学生答题时不必纠缠于静态的语法知识,只需专注于在具体语境中推断与辨析词义即可。这样的测试形式不但提高了区分度,而且对一线文言文教学不作过于琐碎的语法知识教学同样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南海涛 高级教师)
[古典诗歌阅读]
古诗阅读试题同样保持稳定,但在测试材料、测试内容等方面体现出新的追求。
测试材料选择了宋人陈与义咏墨梅的两首短诗,理解难度不大,诗风清朗明快,涉及传统文化中重要元素梅花与墨梅画独特的审美价值,既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理解,也有助于培育学生良好的审美素养。
测试内容与形式也保持稳定。3道试题涉及古典诗歌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体察、表达技巧和意境的赏析等基本考查内容。15题的考查指向两首诗的理解与对比,这样的测试形式在往年试题中也多次出现。在这样的稳定性之外,与测试材料匹配的对审美素养的考查,则表现出今年试题新的追求。第16题诗文默写的四道小题,前两题提供的依然的是简洁而精当的学科认知情境,让学生在答题的同时学****必要的文化常识;后两题则设置了具体的社会生活情境,第(3)题要求学生根据书斋名称提取相关诗句,第(4)题给出更为开放的应用情境,要求学生用古诗文名句表达想法,两道小题对引导学生成长为具有生活情趣和民族文化底蕴的人有积极影响,更体现了命题者强化学生语文应用能力考查的追求。
(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南海涛 高级教师)
[文学作品阅读]
第四大题的材料选自现代文学研究者赵园的散文,北京的“大”与“深”这一主题与考生的成长环境、生活体验紧密相连,考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感受、认识、发现自己生存的这座城市的文化气象和精神风度,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北京、对在北京生活的人的人生境界的理解。材料引导考生在北京大气、包容、平和、充满活力、与时俱进等品格的滋养下,更加热爱自己生存的这片土地,自觉构建自己的精神故乡;在引导考生深层思考个人与社会的内在关联上,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试题的命制同去年相比有继承也有发展。“继承”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坚持北京卷文学作品阅读避免碎片化考查,注重整体把握、综合考查的特点,如第20题考查对北京的“深”的理解;其次是突出学科特色,关注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内容和语言形式的考查,如第17、18题;第三是将阅读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体现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如第21题。“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进一步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试题的区分度:整个大题减少了一道主观题,增加了一道客观题,既减少了学生书写的时间,又有利于提高整个大题的区分度。二,21题在2018年试题引导学生联系个人体验来阅读的基础上,进一步启发学生感悟生活、深入思考,“由表及里的感知方式”的提示语更体现了对考生阅读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