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2
文档名称:

板块构造环境.ppt

格式:ppt   大小:2,671KB   页数:9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板块构造环境.ppt

上传人:wawa 2022/5/14 文件大小:2.61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板块构造环境.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C末,全球只有一个大陆和一个大洋,全部的大陆为一单一的大陆,称为联合古陆(Pangaea,潘基亚、泛大陆);
(2)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其漂移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层上;
(3)中生代(侏罗世)以来,在心深陷,甚至有的成为陆上最低部分,如贝加尔湖就低于海平面1000米。
裂缘带常表现为陡峻的断崖,高约数百米,埃塞俄比亚主裂谷和贝加尔裂谷系一些断崖竟高达千米以上。
三、大陆裂谷的特征
大陆裂谷构造的最大特征是:两侧边界为一对大致平行的、向内倾斜的正断层,为主裂谷断层限制裂谷的形态。这种边界断层多是高角度的,倾角常达60~65度,因此剖面上呈“V”字形。但内部构造一般比较困难,可以是两侧边界断层都发育的对称断陷,也可以是只有一侧边界断层发育的不对称断陷或单边断陷,同时常被次一级断裂切割成困难的地堑、半地堑构造。
2、构造
一边倾斜的断块带
裂谷构造类型
无边缘隆起
一边隆起
两边窿起
内部隆起
3、沉积
沉积厚度较大(1500-2500m),厚度变更大,相变快速,沉积速率大。
沉积剖面往往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为细碎屑岩沉积,上部为粗碎屑沉积,二者之间为不整合所分开。这反映第一阶段地形差异不大,火山活动也是分散的,呈裂陨式喷发;其次阶段构造活动急剧加强,从而形成两侧的山地地形,剖面上出现粗碎屑沉积,同时火山话动也集中于裂谷盆地中,这才代表了裂谷作用阶段。
4、岩浆活动
多数裂谷岩浆活动猛烈(穹隆型),少数较弱(裂陷型)。成分上具双峰式组合特征(基性和酸性为主,而缺乏中性的组合,如拉斑玄武岩-流纹岩组合),成为鉴定古裂谷产物的重要标记;
5、地球物理特征
重力:具有显著的负布格重力异样,裂谷边界与重力异样的梯度带一样。
磁力:以负磁力异样为特征,可达-400伽玛。
热流:裂谷比相邻地区的热流值高出2—3倍。,。在猛烈火山活动地区,热流值更显著增高。地热的峰值一般在边界断层旁边。
地震活动:大陆裂谷带是世界上主要的浅源地震带之一,空间上地震集中在边界断层旁边,与负布格重力异样梯度带大休一样。如莱茵地堑北段地震活动集中在东边界断
依据美国宇航中心对东非的重力测量资料,整个裂谷区内存在大面积区域性负布格重力异样,长5000km,宽达1000km,重力异样值大体介于(-100~-200)×10-5 m/s2之间,局部可达-240 ×10-5 m/s2。
6、深部构造特征
裂谷区的地壳厚度有明显减薄的现象,约在20-25km,普遍比非裂谷区小。裂谷区的壳下具低波速、低密度、高温(约1100℃ )、高导电率、粘滞性物质,称为裂谷垫或地幔-地壳混合物;
7、大陆裂谷或具有裂谷成因的盆地是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类型。
四、大陆裂谷-陆间裂谷的演化
1、穹形隆起阶段
地幔物质上涌(可以是地幔热柱)导致地壳穹形隆起,发育正断层组合,以猛烈的剥蚀、地壳减薄为主,局部产生地堑或箕状断陷盆地,并伴随有火山活动。
2、断裂下陷阶段(大陆裂谷)
拉张断裂导致穹隆顶部陷落,形成地堑系,沉积负载的均衡沉降作用和可能的热沉降作用使沉降进一步加强。本阶段以冲积扇和湖泊沉积为主,常发育红色的类磨拉石建立,夹有火山岩,有时可有泻湖相蒸发岩发育。
3a、陆间裂谷阶段(红海-亚丁湾)
为大陆裂谷的进一步发展,陆壳完全裂开,洋壳初步形成,但尚未形成成熟的洋中脊,常表现为狭长的海湾。
3b、夭折裂谷
大陆裂谷未进一步发展而夭折,由于沉积负载和热沉降作用而形成宽敞的披盖层。
大陆边缘类型
A 大西洋型大陆边缘(被动、稳定、离散、拖曳)
B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活动、主动)
Ba 西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岛弧-海沟系+边缘海盆地) Bb 安底斯型大陆边缘(山弧-海沟系)
第三节 被动大陆边缘
一、被动大陆边缘的特征
1、分布:大西洋、部分印度洋,活动大陆边缘中大陆与弧后边缘海之间也可发育特征相像的环境。
2、地貌:宽敞的大陆架、缓倾的大陆坡和明显的大陆隆,向陆方向为海岸平原,向海方向为深海平原。
3、地壳类型:大陆架(陆壳为主)-大陆坡(过渡型)-大陆隆(洋壳)。
4、具有猛烈的沉降,接受巨厚的沉积物。沉降机制包括:冷却引起的热沉降,拉张减薄引起的均衡沉降,拉张断陷,沉积负载的均衡沉降,地壳向洋方向的蠕散作用。
5、宽敞的大陆架上巨厚的沉积物使其成为重要的油气生成、聚集场所。
三、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作用
被动大陆边缘是在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