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简介南阳市规划局公告
为了把南阳中心城市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根据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经市委、市政府研究,报经省政府同意,我市决定调整修编《南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以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此乡统筹,实现和谐发展
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引导产业与人口的转移与集聚,构筑与生态环境有机协调的市域空间结构。加强区域和城乡统筹,通过改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合作等方式,提高农村和落后地区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缩小城乡与地区差别,实现和谐发展。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宜居宜业城市
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缩小城乡差别,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建设,建立安居保障体系;增加就业岗位,加强技术培训,建立就业保障体系;加强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和设施建设,建立医疗保障体系;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培育人才,建立教育保障体系,共建和谐社会中的宜居宜业城市。
三、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市域人口与城市化水平预测
市域总人口预测。规划采用指数增长模型、时间趋势外推模型、阻滞增长模型等科学方法,综合预测2010年南阳市域总人口规模达到1100万人,2020年达到1150万人。
市域城市化水平预测。按照经济发展水平与城市化水平回归分析,通过因素分析法、剩余劳动力转移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并结合河南省城镇体系规划对南阳市城镇化水平的预测,规划预测2010年城市化水平为40%,城镇人口约为440万人。2020年城市化水平为50%,城镇人口约为575万人。
(二)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根据生态保护与建设的要求和构建“中部崛起”新支点的发展趋向,规划提出“强化中心、拓展两翼、轴线辐射、网络发展”的城镇空间发展策略,形成“一心、两轴、五板块”的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扩展城市职能与发展空间,强化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带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两轴。指以宁西铁路和焦枝铁路为依托,“十字型”的城镇与产业发展复合轴线,作为南阳市域城镇发展与产业布局的主体构架,以及跨区域合作的主要通道。
五板块。指构建中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南部轻纺工业集聚区、北部清洁能源和冶金建材产业集聚区、东部食品和石油产业集聚区、西部生态产业集聚区五大区域经济板块,并通过积极引导,实现人口和产业同步转移,建设与产业集聚相匹配的城镇集聚板块。
(三)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
规划依据各城镇发展条件及现有城镇人口占全市城镇人口的比重,规划确定各城镇未来的人口规模,规划期末形成1个特大城市,6个中等城市,9个小城市和约100个小城镇。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为四级。
(四)市域城镇职能结构
城镇职能结构主要反映了各城镇在城镇体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特色,以及城镇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关系。规划建立了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与重点工业城市、重点镇、一般建制镇五类城镇职能体系。
四、城市规划区城乡统筹规划
(一)城乡发展统筹规划
南阳近郊广大的乡村地区、林区应继续支持城镇地区经济发展与建设。提倡城镇地区反哺乡村地区,城镇地区应有效带动乡村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与乡村地区共享城市基础设施等公共资源。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统筹安排生态绿地、城市建设用地、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和重要市政基础设施,与南阳中心城区的关系密切的城市水源地、城市周边的生态保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