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5
文档名称: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培训资料.ppt

格式:ppt   大小:187KB   页数:14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培训资料.ppt

上传人:相惜 2022/5/14 文件大小:18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培训资料.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
精选ppt
培训目的
通过学习,使大家基本熟悉和了解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各个条款的规定。
精选ppt
培训内容
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基本框架。
重点讲解新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第一、二、三、四、转让所得按照不动产所在地确定,动产转让所得按照转让动产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权益性投资资产转让所得按照被投资企业所在地确定
—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所得,按照分配所得的企业所在地确定  
—利息所得、租金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企业或者机构、场所所在地确定,或者按照负担、支付所得的个人的住所地确定
—其他所得,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确定(条例七条)
精选ppt
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纳税义务
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确定程序:
—判定所得类型
—判定所得的来源地
我国所有对外支付的款项并不都属于来源于我国的应税所得,仅限税法列举的所得。如销售货物所得和提供劳务所得。
精选ppt
企业所得税税率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
非居民企业取得本法第三条第三款规定的所得,适用税率为20%。(法四条)
精选ppt
企业所得税税率
非居民企业适用税率一览表
税 率
机构场所
境内所得
境外所得
关联
25%


25%



20%


20%



精选ppt
第二章应纳税所得额
一般规定
收入
扣除
资产税务处理
精选ppt
一般规定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纳税调整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清算税务处理
精选ppt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原规定=收入总额-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免税收入(国税发[2006]56号)
新税法=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扣除-允许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法5条)
精选ppt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新旧比较:
—增加了“不征税收入”的概念
—把免税收入首先从收入总额中减除,国家优惠税收政策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税基更加准确,更符合税收法定主义原则,有效解决实践中对免税的投资收益、国债利息收入征税的做法。
精选ppt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例:收入 100
—其中免税收入 20
扣除 (1)50;(2)90
没有不征税收入和以前年度亏损
应纳税所得额:
(1)原规定:100-50-20 =30
新规定:100-20-50 =30
(2)原规定100-90-10 =0
新规定100-20-90 =-10
精选ppt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公式
亏损:是指企业依照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将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和各项扣除后小于零的数额。
精选ppt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纳税调整原则(税法优先原则):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一致的,应当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计算。(法二十一条)
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遵循会计准则与惯例,应纳税所得额计算要建立在会计核算基础上。
精选ppt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本条例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条例九条)。如未收款的销售、权益法核算的权益性投资收益。
精选ppt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权责发生制正确理解:
—什么是“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的确认时点应当以与之相关的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是否发生为判断依据。
—“不论款项是否支付”只是为了与收付实现制区别,但有时现金的收付与权责的发生是同步的,也不能认为不按现金的收付确认的收入和费用就是权责发生制。如权益性投资采用成本法确认股息、红利等收益。
精选ppt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反避税条款遵循的重要原则:对交易事实的评价必须根据诚实信用的经济和商业实质进行判断,而不是法律形式。该原则主要针对的是人为或虚假的交易,表面看来具有某种商业目的,但实际仅具有税收的动机。
会计基本准则第16条:
 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精选ppt
企业清算
概念:清算所得,是指企业的全部资产可变现价值或者交易价格减除资产净值、清算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