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第七章老年人的临终关怀.ppt

格式:ppt   大小:804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第七章老年人的临终关怀.ppt

上传人:baba 2022/5/14 文件大小:8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第七章老年人的临终关怀.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七章 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课件制作:广西中医学院刘丽萍
西西里·桑德丝
1967年,在伦敦的郊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兼医疗科技及爱心照看的“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院”--HOSPICE
一、临终关怀组织的创立
第七章 老年人的临终关怀
课件制作:广西中医学院刘丽萍
西西里·桑德丝
1967年,在伦敦的郊区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现代化兼医疗科技及爱心照看的“圣克利斯朵夫临终关怀院”--HOSPICE
一、临终关怀组织的创立
一、临终关怀的理念
1.确定临终难过治疗及症状限制的重要性。
2.正面、主动、技巧性的沟通。
3.不会提早结束生命,亦不会牵强持续生命。
4.确定生命的价值并承认这是人生的一部分。
5.为不能治愈的病人供应主动的全面性的照看。
二、临终关怀教化与科研
美国85%的高校开设死亡教化
我国《老年护理学》开设临终关怀一章
李嘉诚基金会宁养服务支配办公室为大陆22家宁养院每年举办一次研讨会。
美国的《死亡杂志》、日本的《临终与临床》
三、开展临终护理 在我国面临的难题
1.孝观念的制约:生命不息,治疗不止。
2.经济条件的制约
3.伦理环境的制约
4. 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对于疾病终末期患者:
医院可以抽烟喝酒吗?
医院可以让家人始终陪伴吗?
医院会削减治疗手段吗?
医院护士会耐性听病人倾诉吗?
医院可以念佛经、做祷告、唱耶稣的歌吗?

问题:
松堂医院为何多次搬迁?
小区居民为何阻拦松堂医院入住小区?
你的身边可以举出例子吗?
中国大众对死亡的看法
中国人忌讳死,尽管死亡随时都可能发生,但我们仍不情愿正视它。不仅是死亡的事实,就连“死”这个字,连带着与死谐音的全部符号,人们都尽可能回避。死,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成了禁区。死亡教化的缺乏,让人们不知道如何参悟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以及如何面对死亡。
老年人的生死观
(一)死亡必定性
死亡是人及生物生命的停止,是人生旅途中不行避开、不行逆转的生物学现象。
(二)克服暴死愿望
卧床不起或不能自理,希望快点结束生命,没有苦痛
死得干脆点
(三)摆脱回来愿望
希望“返老还童”
回来愿望无法实现,顺其自然
(四)从恐惊心情中解脱
为今日而生
牢牢把握今日
科学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要消极的等待死亡
从心理上对死亡做好充分的准备
克服懦弱思想:不要轻易地去死
正确对待疾病:主动协作治疗
老年人的死亡心理
理智型
主动应对型
接受型
恐惊型
解脱型
临终老人的心理需求
病人感到震惊,否认自己患不治之症
多疑、生气、怨恨、嫉妒 为什么是我?!

病人仍报有希望,协作治疗与护理
病人产生哀痛、心情低落、缄默、哭泣等抑郁反应
病人接受即将面临死亡的事实,情感安静
临终老人心理特征
求生心理
无奈转而主动应对
无望心理
障碍心理
忧虑后事心理
临终老人的心理护理技巧
触摸护理
耐性倾听和恳切交谈
允许家人陪伴老人,参与临终照护
帮助老人保持社会联系
适时有度的宣扬优死概念
重视临终老人特性化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