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65].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65].doc

上传人:mirfkk 2022/5/15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36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教学目的:
1、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2、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3、诗人的形象
4、背诵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教学目的:
1、诗歌写景的目的:寓情于景,为抒情铺垫
2、杨花、明月、子规三意象
3、诗人的形象
4、背诵
教学过程:
导语:唐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代诗人众多,仅传下姓名的诗人就有2300多,仅《全唐诗》中收入的唐诗就有48900多首,一个人每天背一首,得用130多年。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诉说悲欢离合,歌唱远大理想,揭露社会黑暗,赞美大好河山,总之,,领略一下唐诗那醉人的风采。(精品文档请下载)
一、读:语速,语调,节奏
二、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自号清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世称“诗仙"。
三、释题,背景

闻:听说
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
寄:寄托,托付
: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赏析
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
——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
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
(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
(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和友人别离的痛苦
(3)衬托心情:痛苦,痛惜,悲哀
?
——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含情,融情入景
: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根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
6.“过五溪"说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说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迁谪之偏远;道路之困难;未及和朋友辞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说明作者内心的悲哀,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精品文档请下载)
,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垫(准备)。
8。第三句的“愁心"是什么意思?作者因何而“愁”?
寄:寄托,托付。 和:给
——“愁心”即对朋友远行偏远蛮荒之地的牵挂之心;是对朋友自身遭遇的同情之心。作者因友人无端被贬而愁,为友人的前途命运而愁。(精品文档请下载)
9。为什么要把“愁心”寄和明月?
——(1)明月是圆的,让人想起“团聚”这个概念,假设月圆人不圆(全),就会引起望月人的情思.
(2)明月升起时,天地之间是宁静的,明月的光辉是柔和的,人们在夜的宁静中沐浴柔和的月光,容易引起无限的遐想;(精品文档请下载)
(3)明月升起,远隔两地的亲友都能同时看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