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淡然浅笑 2022/5/15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1 总则
   编制目的
  规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职工的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
   发生的事故情况报告归口主管副厂长。
  ②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并负责联络相关救援人员及时到位。
  ③负责对受伤人员实施医疗救护,提供运送车辆,联系确定治疗医院,办理相关手续。
  ④负责提出危险品贮存区域及重点目标的建议。
  ⑤负责各专业救援组与总调度室和领导小组之间的通讯联络。
  ⑥负责配合重大事故调查工作
  ⑦联系地点及电话,生产调度室,
  4 预防与预警
   危险源监控
  (1)高处坠落及物体打击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①认真贯彻执行有关安全操作规程。
  ②吊装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③高空作业要有效可靠的防护设施。
  ④吊装设备配备齐全有效限位装置。运行前,对超高限位、制动装置、断绳保险等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吊钩要有保险装置。
  ⑤吊运工作要保证物料捆绑牢固,不能超吊。
  ⑥ 禁止操作故障设备。
  (2)机械伤害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①按技术性能要求正确使用机械设备,随时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失效。
  ②按操作规程进行机械操作。
  ③处在运行和运转中的机械严禁进行维修、保养或调整等作业。
  ④按时进行保养,发现有漏保、失修或超载带病运转等情况时停止其使用。
  (3)火灾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①对车间、仓库、生活区、食堂等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防火检查。
  ②配置安装短路器和漏电保护装置。必要的场所安装带报警装置的漏电保护器。
  ③对车间、仓库易燃区域安装火灾报警装置及火灾喷淋装置。
  ④严格控制明火作业和杜绝吸烟现象。
  ⑤定期对高大设备的防雷接地进行检查、检测。
  ⑥存放易燃气体、易燃物仓库内的电气装置采用防爆型装置。
  (4)触电预防措施
  ①用电设备及用电装置按照国家有关规范进行设计、安装及使用。
  ②非电工人员严禁安装、接拆电气用电设备及用电装置。
  ③严格对不同的环境下的安全电压进行检查。
  ④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它设施之间、工作人员与带电体之间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进行隔离防护。
  ⑤在有触电危险的处所设置醒目的文字或图形标志。
  ⑥设备的金属外壳采用保护接地措施。
  ⑦供电系统正确采用接地系统,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区分开。
  ⑨漏电保护装置必须定期进行检查。
  (5)中毒预防措施
  ①在进行地下管道作业前进行毒气试验和配备通风设施。
  ②现场严禁焚烧有害有毒物质。
  ③署伏天要合理安作息时间,防止中暑脱水现发生。
  ④工人冬季用煤火取暖时必须安装风斗。
  (6)易燃、易爆危险品引起火灾、爆炸事故预防监控措施:
  ① 使用挥发性、易燃性等易燃、易爆危险品的现场不得使用明火或吸烟,同时应加强通风,使作业场所有害气体浓度降低。
  ② 焊、割作业点与氧气瓶、乙炔气瓶等危险品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10m,与易燃、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得少于30m。
   预警行动
  接警人员接到报警后,应迅速向指挥部负责人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性质、类型、受伤人员情况、事故损失情况、需要的急救措施及到达现场的路线方式,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专业组赶赴现场,实施救援,并视情况向街道(地区)办事处上级管理部门报告。
   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①应急指挥办公室设立值班室,保证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值班室明示应急组织通信联系人及电话等。
  ②突发安全事故发生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立即迅速报告应急指挥机构(应急指挥办公室)。
  ③应急指挥办公室值班人员接警后,立即将警情报告应急救援指挥办公室主任、副主任;特别重大事故,可直接向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副总指挥及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按规定,向街道(地区)办事处上级主管单位报告。
  (2)信息上报
  ①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和镇政府。
  ②信息上报内容包括:单位发生事故概况;事故发生时间、部位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统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③根据事故性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和 时限,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3)信息传递
  事故现场第一发现人员→应急指挥办公室→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有关车间、部门。
  5 应急响应
   响应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