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人民币跨境投资提速
张 曼 人民币走出去的重点是跨境贸易与跨境投资,央行人士估计,随着企业将“走出去”纳入发展重点,人民币的资本输出将达几千亿美元
低调试点的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将在更大范围内铺开。
近市场需求迫切、企业运行规范的项目先行先试,不断拓宽人民币结算新渠道。
目前,人民币境外投资项目多伴有产能输出以及产品、服务贸易需求。
参与人民币跨境投资政策讨论的人士透露,一些“走出去”项目的企业提出,“走出去”的大型油气田开发、电厂建设、交通运输建设等项目,虽然项目在海外,但建设中的设备、服务都来自中国,项目建成后的部分产品服务也出口到中国。如果在整个业务过程中,能够直接使用人民币结算,就可以减少人民币兑美元、欧元等主要货币的汇兑损失,降低交易成本。
9月17日,央行发布《2010年中国金融稳定报告》表示,下一步,要支持商业银行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外提供人民币贸易融资和项目融资。
知情人士透露,正在讨论中的相关政策,将使试点中的人民币境外投资制度化、流程化。即银行在获得央行许可后,通过境外分支机构、境外代理行,开展境外项目人民币融资试点,直接向境外项目公司发放人民币贷款。跨境贸易试点地区的企业,可直接以人民币在境外投资。银行在向各地央行分支机构备案后,可为获批项目提供人民币结算服务。
加大资本输出
“一般境外投资项目都挺大,一个项目基本就得好几十亿元。”参与试点的银行人士说。对于当前60亿元的试点规模,业界普遍认为规模尚小。
一名政府金融界高层人士表示,现在,央行、商务部等部门正在总结经验、加快试点推进,尽快将跨境投融资推而广之,有法可依。
适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订时期,不少行业和企业将“走出去”纳入发展重点,央行人士估计,这可以推动几千亿美元的人民币投资走出去。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人民币跨境投资将减少企业结汇,进而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缓解国内通胀压力。
此外,资本项下输出的人民币具有规模较大、主动性较强的特点。某大型国有银行研究人民币国际化的人士表示,一旦政策放开,企业可自主选择交易结算货币,规避汇兑成本和汇率风险。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接受程度提高,也有利于增加企业、金融机构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而各家银行正在铺建全球人民币清算渠道,先行者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
目前,中国银行()初步将“走出去”项目分为进出口贸易型、境外投资型、对外工程项目总承包与劳务合作型、区域管理等四种类型,根据不同业务特性设计金融服务产品。
中国银行境内外机构已为境外参加行开立人民币代理清算账户200多个,“而我们有授信的,可以做贸易融资业务的,货币拆放和投资业务的外资银行有将近1000家,未来有很大余地”。中国银行有关人士说。
早年承接中国银行的政策性业务而成立的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对外援助与支持中国高新技术和机电产品等设备出口方面,已形t成基本运作模式。
“用本国货币给境外贷款、回来采购国内产品,是国际进出口银行运作惯例。” 进出口银行高层人士介绍,人民币贷款业务涉及印尼、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地。
同时,与商业银行相区别,进出口银行没有外债指标限制,对外贷款利率可以下浮近200个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