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doc

格式:doc   大小:5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doc

上传人:ielbcztwz24384 2017/3/31 文件大小:5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重要知识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 全民性 2. 义务性 3. 全面性运用教育研究的比较研究法的步骤和基本要求 1. 步骤 a 明确目的,选题 b. 搜集资料 c. 对材料进行分析 d. 做出比较结论 2. 基本要求 a. 保证可比性 b. 保证可靠性、真实性 c. 坚持全面本质的比较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 1. 调查法 2. 观察法 3. 个案研究法 4. 文献法 5. 比较研究法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1. 建立专业理想 2. 拓展专业知识 3. 发展专业能力 4. 形成专业自我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1. 观察法 2. 调查法 3. 个案研究法 4. 实验法心理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客观性原则 2. 教育性原则 3. 矛盾性原则 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5.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心理学诞生的标志 1879 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从哲学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教育的基本要素 1. 教育者 2. 受教育者 3. 教育中介系统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1. 历史法 2. 调查法 3. 实验法 4. 统计法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840 以后,我国的小学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 1. 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 学制改革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 采用修业年限为 6 年的 4-2 学制 3. 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 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了公立和私立两类。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 阶段性 3. 不平衡性 4. 互补性 5. 个体差异性以上这五种规律的特点, 从总体上概括出了儿童深信发展过程中的本质性表现,从总体上把握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规律锁反映出的一些更为深刻的内容, 既儿童的生理成熟先于其心理的成熟。每一年龄阶段儿童发展水平、特点的充分实现,将有助于气候的发展,否则,下一阶段的发展将会受到一定障碍。儿童的身心发展,归根究底是儿童个体的发展,尊重和顺应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是促进儿童整体水平的丰富性的根本道路。皮亚杰的发生认知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是机体的一种功能,就像消化、呼吸、血液循环一样是机体功能。人的认知功能的实现,是通过外部刺激和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这一过程中有三种机能,这就是同化、顺化和平衡化。他按照认知结构的特征将整个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依次出现的阶段,每一阶段形成与前一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标志着儿童获得了适应环境的新方式。 1. 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2. 前运算阶段 2-7 岁 3.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岁 4. 形成运算阶段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的一般方法 1. 让学生明确学习知识的社会意义 2. 培养学生对每门课程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3.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4. 组织学生参与课内外实践活动和兴趣小组 5. 教师要热爱自身学科,给学生以良好示范 6. 不断扩宽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不断积累,这是对某一具体知识领域产生稳定而浓厚兴趣的基本条件。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1. 逐步形成和谐的道德认知能力 2. 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 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小学思想品德发展的一般规律 1. 品德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主题在活动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