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杏杏铺 2022/5/1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
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属于一节概念课,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

《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
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属于一节概念课,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a÷b=C中,表示a能b被整除,或b 能整除a,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也没有提及整除,而是利用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这样编排对于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但是若老师对整除的概念不做讲解的话,今后的知识学****可能会造成一些缺陷,因此我在这课时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结合老教材的知识给学生进行了渗透,学生学****起来掌握的很好。利用除法、乘法都能很快的找到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因数和倍数是揭示两个整数之间的一种相互依存关系,教学时,课前谈话中我利用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来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比如,我上课前利用班级中学生与老师关系和朋友关系来说明“朋友、师生”词语的含义,它是指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只能说成为“某人是某人的朋友”。这样的引入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关系迁移到数学中的倍数和因数,这样设计较自然贴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理解了倍数和因数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找因数的方法时,我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自我表现的空间,引导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新的知识。找一个数的因数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进行了重组教材,先让学生根据乘法(除法)算式“一对对”地找出18、15、24的因数。通过“质疑”:有什么办法能保证既找全又不遗漏呢?让学生思考并发现:按照一定的顺序一对对的找因数,能既找全又不遗漏。最后,我利用学生的座位号,通过“找朋友”的练****既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又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在自己找因数的练****后又总结了最
因数与倍数(1)的教学反思
因数和倍数(1)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的内容。本课属于一节概念课,教材在引入因数和倍数的概念时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在以往的教材中,都是通过除法算式来引出整除的概念,每个除法算式对应着一对有整除关系的数,如a÷b=C中,表示a能b被整除,或b 能整除a,在此基础上再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而现在的人教版教材中没有用数学语言给“整除”下定义,也没有提及整除,而是利用一个乘法算式,通过这个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