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一章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特点和优点综合布线系统是伴随着智能化大厦而崛起的, 作为智能大厦中枢神经, 综合布线系统是近 20 年来发展起来的多学科交叉型的新型研究领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与建筑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也不断得到提高。目前, 由于理论、技术、厂商、产品甚至国别等多方面的不同, 综合布线系统在命名、定义、组成等多方面都有所不同。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0 ) 中把综合布线系统定义为: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部之间的传输网络。它能使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内部设备、数据通信设备、信息交换设备、建筑物物业管理设备及建筑物自动化管理设备等系统之间彼此相连, 也能使建筑物内部的通信网络设备与建筑物外部的通信网络设备相互连接。上述的定义通常被称为是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14-2000 ) 的定义, 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所有电缆及相关的布线部件。这里要注意区分一下综合布线和综合布线系统这两个基本概念:综合布线只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 综合布线系统则是一种解决方案或者是一种布线产品。两者既密不可分, 又有所区别。与传统的相比较,综合布线系统有着许多优越性,是传统布线所无法相比的。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它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模块化、扩展性、和经济性。而且在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方便。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系统的性能价格比,如图 1-1 所示。性能价格比综合布线方式传统布线方式时间 2 图 1-1 综合布线系统与传统布线系统性能价格比 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兼容性。所谓兼容性指它自身是完全独立的,与相关的应用系统相无关, 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系统。能支持多种数据通信、多媒体技术及信息管理系统等,能够适应现代未来技术的发展。过去,为一幢大楼或一个建筑群内的语音或数据线路布线时,往往采用不同厂家生产的电缆、配线插座以及接头等。例如, 用户交换机通常采用双绞线, 计算机系统通常采用粗铜轴电缆或细铜轴电缆。这些不同的设备使用不同配线材料,而连接这些不同配线的插头、插座也各不相同, 彼此不兼容。造成一旦需要改变终端设备或设备位置时, 就必须铺设新的缆线,以及安装新的插座和插头。综合布线系统则可将语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等信号经过统一的规划的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媒体、信息插座、互连设备、适配器等, 把这些不同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进行传送。由此可见,这种布线比传统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的物资、时间和空间。在使用时, 用户可不用定义某个工作区的信息插座的具体应用, 只把某种终端设备(如个人计算机、电话、视频电话等) 插入这个信息插座, 然后在交接间和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做相应的接线操作,这个终端设备就被接入到各自的系统中。 开放性所谓开放性是指它能够支持任何厂家生产的任何网络产品,支持任何网络结构,如总线形、星形、环形等。在传统的布线方式下, 只要用户选定了某种设备, 也就选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布线方式和传输媒体。如果更换另一设备, 那么原来的布线就要全部更换。对于一个已经完工的建筑物,这种变化是十分困难的,需要增加很多投资。综合布线系统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 符合各种国际上现行的标准, 因此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 如计算机设备、交换机设备等;并对相应的通信协议也是支持的,如 ISO/IEC 8802-3 , ISO/IEC 8802-5 等。 灵活性所谓灵活性是指任何的信号点都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 如计算机、打印机、终端、服务器、显示器等。而传统的布线方式是封闭的, 其体系结构是固定的, 若要迁移或增加设备,则相当困难而麻烦,甚至是不可能的。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缆线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通道是通 3 用的。在计算机网络中, 每条通道可支持终端、以太网工作站及令牌环网工作站, 所有设备的开通及更改均不需要改变布线, 只需要增减相应的应用设备以及在配线架上进行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另外, 组网也可灵活多样, 甚至在同一房间为用户组织信息流提供了必要条件。系统中任一部分的连接都是灵活的,即从物理接线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智能控制设备之间的连接都不受或极少受物理位置和这些设备类型的限制, 这样一来减少了对传统管路的需求, 信息口设备合理, 可即插即用, 同时提供了一种结构化的设计来实现与管理这一系统。 模块化所有用于连接设备的适配件都是积木式的标准件, 不需要掌握很多有关这些领域的专门知识, 就能够连接这些设备。模块化结构设计使得用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