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4
文档名称: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450KB   页数:1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x

上传人:kunpengchaoyue 2022/5/15 文件大小:4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0003〜2020年)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武汉市城乡一体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区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汉江开发战略的启动实施,为主城外围城镇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蔡甸城关镇位于武汉主城西部,北濒汉江、东邻京、南北长约30公里,。区政府驻于蔡甸街,地处东经114•02/,北纬30•35/,为武汉市新城之一,距武汉市主城中心仅23公里。
二、行政区划
蔡甸区现辖6街、3镇、1乡、1农场共11个街镇,42个自然村,11个社区居委会。
三、自然条件
1、地质
蔡甸区位于江汉断陷平原。约八千万年前的燕山运动,形成内陆湖盆,并产生一系列西南至东北走向的华夏式断层构造。第三世纪至第四纪早期,汉阳经高蚀低积,夷平为准平原,后沦陷于汉江湖盆中,受集粘土沉积物,经硅铁化和富铝化作用,形成网纹红土。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具有升降活动的脉冲性和断层活动的继承性,导致红色亚粘土台地和下蜀亚粘土台地的形成,后经坳谷分割,分别成为岗城平原和波状平原。华夏式断层复活,促成了索子长河的形成,黄岩、石灰岩因抵蚀力较强,而残存下来,构成了蔡甸地区的低山、丘陵、岗城、湖泊相交错落,形成了汉江冲积平原的地形地貌特色。
2、地貌
蔡甸区地貌按地质构造和发育过程可分为平坦平原、岗城台地、低山丘陵三大类型。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0003〜2020年)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0003〜2020年)
4
#
平坦平原由汉江泛溢沉积儿形成,分布在区境南北二线,地面高程在海拔24米以下。南部平原包括成功、消泗、曲口、洪北、桐湖农场及侏儒的一部分,北部平原包括张湾、蔡甸和柏林的一部分狭长地带,,%,地面高程在19〜22米之间。
岗城台地是由古老地层经过高蚀低积坳谷分割发育而形成的正岗副城地形,分布在南北平原之间的广阔地段,,%,地面高程在海拔25〜50米之间,形成南北低、中间高的“凸”形地势。以高庙的缺堤口为起点,沿湖岸至尧山、乌梅山以北临近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从沌口起,沿军山镇、蔘山、九真山至桐山头以南临近南部平原的地段为一线,均为波状平原。两线之间,全是高岗深城相交的岗城台地,农田呈梯级展步,是全区水稻的集中产地。
低山丘陵是因岩性构造的控制,断续成脉,自北而南,依次呈近东西走向。区内大小山共119座,除索河西岸、黄陵北岸较为密集外,其余多星散孤立于岗城台地之上。海拔高度在50米以上的有59座。大体分为九列,以九真山为最高峰。
3、气候
蔡甸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阳光充足。按1959〜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C,极端最低气温-14€(1977年),7月份温度最高,°C,°C,,最高值为1692毫米,,%,,5月份最多,,年无霜期为253天,,,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占全年日照的74%,15°C-20°C日照时数占55%,,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4、水资源
蔡甸区内河流密布。北滨临汉江,东南有长江过境,南有东荆河贯穿,此外还有黄丝河、侏儒河、索子长河和汉阳河。长江自军山起,沿东北至东风闸,,水产丰富。北部汉江,自西向东,,江面宽200-600米,流量平均为1630立方米/秒,,(1954年),(1979年),是境内重要防洪段。东荆河蔡甸段,,属泛区水系。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0003〜2020年)
蔡甸城关镇总体规划0003〜2020年)
6
5
蔡甸区内湖泊纵横交错。境内湖泊主要划分为东湖、西湖、小蔘湖和泛区四大水系,共有大小湖泊59个,,%。明兵部尚书戴金对此湖留有“汉沔疑无界,洞庭似有邻”的诗句,说明湖面之辽阔。
蔡甸区内地下水资源不多,主要有分布在以下几个地区:西部和北部平原地区,地下水属松散积层孔隙压水,渗透系数为2〜10米/日,厚度一般大于20米;中部山丘地区的九真山、龙霓山一带的地下水属石英砂岩裂隙水,埋深大于10米,泉流量为20〜40吨/日,水质优良,宜于饮用;中部丘陵地区的南河渡、蔘山等地的地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