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离骚》.doc

格式:doc   大小:30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离骚》.doc

上传人:nracyx 2022/5/1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离骚》.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离骚》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才能: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和“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精品文档请下载)
2、过程和方法第一部分第1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部分说既黜之后,该怎么办?反省自己,是否没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承着反省的思想,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肯定了自己的美妙品质及政治主张“苟余情其信芳”,“唯昭质其犹未亏”,信念更加坚决,为了寻求理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自我完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的情感无不鼓励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光明自由幸福而斗争。在今天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再读课文.
五、作业:熟读课文,练****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整体把握课文构造,分析文章第一部分.
一、思路。《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爱国思想感情,表达了举贤授能、修明法度以统一中国的进步政治思想,和献身祖国的爱国感情,表达了决不苟且偷安、同流合污的光辉峻洁的伟大人格。全诗共93节,课文节选的是第20节至第32节,共13节,52句。课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一部分(1-7节)自述遭贬原因,表示决不跟那些小人同流合污的精神,这就是司马迁所称道的“正道直行”。 (精品文档请下载)
第二部分(8-13节)表现诗人保持美妙品质的愿望。这六节从反省、检查自己的行为,反省明志,以退为进、斗志弥坚,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未悔的精神和品德. (精品文档请下载)
二、重、难点解决过程 ( 学****1—7节 )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精品文档请下载)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平的待遇?(用诗句答复)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施行“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和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政治和黑暗权利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小结: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四、作业: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补充注释
①民生:游国恩《离骚纂义》:“民生即人生."人生是泛指,应包括屈原自己。
②浩荡:原形容水大貌,引申为放纵自恣,反复无常,不知深思熟虑。
③民心:人心。楚辞中“民”多指“人”,此处的意思是“别人心情”,也即是诗人屈原的心情。
④糅:这里指性质相反的两个事物揉合在一起。
(2)必须掌握的实词和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
①替:废弃.(王朝兴替)
②申:申斥、申诉,加上罪名.(三令五申)
③嫉jí:忌妒。(嫉贤妒能)
④溘kè:突然,突然。(溘然长逝)
⑤不群:卓尔不群。
⑥方圆:方枘圆凿,也说圆凿方枘。
⑦相安:相处,相容。(相安无事)
⑧尤yóu:罪过,过失。(以儆效尤);责难,怨恨(怨天尤人)
⑨岌岌jí:山势高耸的样子.(岌岌可危)
⑩陆离:修长的样子,也形容色彩繁杂的样子。(光怪陆离)
⑾昭zhāo:明白(明洁),(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
⑿游目:放眼远眺。(游目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