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上传人:元春文档 2022/5/17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气象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
王艳秋 气象,指大气的状态和现象,例如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气象以及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人类从事的许多活动,都要受到天气的影响。古往今来,气候的变化以及由此引起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社到工矿、交通运输、旅游、环保、供电等十几个行业和部门,为他们提供从一年天气趋势展望到6小时内短时预报,以及汛期、暖冬等年度气候的预测等各种服务,并根据每个顾客的需求“量身定制”,遍及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有偿服务的收入一年超过了亿元。2004年9月,在中国气象学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的共同努力之下,“气象经济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研究气象经济的专业委员会。
中国入世以后,世界各国的气象服务公司争相进入中国,国内的气象服务部门面临激烈的竞争。目前美国国际气象服务公司、日本天气新闻公司、新西兰气象服务公司等先后在广东、上海开设分支机构,并取得资讯、咨询服务的营业许可证,从事远洋、航空导航气象服务。
但从总体来说,我国气象经济的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愿意有偿使用气象服务的单位不多,气象的有偿服务收入很少,很难满足气象台的日常运行费用,只能算是“成本补偿”。据统计,许多中西部省区一年气象专项服务的收入还不到300万元。上海气象经济虽然较好,年产值突破1亿元,但增长不快,客户的进出变动达到10%左右。目前国内的专业气象服务收费在气象台整个成本开支中占不到1/3,剩余部分还是靠国家拨款。
我国气象经济之所以发展缓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体制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气象部门由于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一直采用事业单位运作模式,主要提供的是公益性质的免费气象服务,没有认清自身参与市场的主体地位,缺乏市场观念,所以很少主动地争取市场份额。
2、观念上的原因。首先,大多数企业经营者仍****惯从公共气象信息平台上获取免费的气象预报,对专业气象服务要收费,不能接受。气象信息在我国更多是作为一种公益性资源,一旦将这种公共产品投入市场,而且是作为一种商品投入市场中去,很难得到人们的认同。其次,很多人知道气象信息的重要性,但是他们总认为凭自身的经验或者公共的气象信息就可以了。再次,不少人认为,气象信息是否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能否利用这些气象信息降低成本,减少损失,均难以量化评估,因而始终不能引起重视。有的企业甚至将天气造成的损失,看作是必须付出的一部分成本。由此造成气象产品需求量有限,一时很难形成一个庞大的市场。
3、技术上的原因。有偿气象服务的内容和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及要求不太一样。首先,企业更需要比较长期的气候分析,而气象部门对长期气象的预报准确性不高。其次,不同的行业对天气关注的侧重点不同,比如铁路部门更关注降雨信息;电器生产商更需要更多的气温信息。气象部门的服务品种比较单一,缺乏针对性。再次,气象服务有三个层次:定性信息服务、定量信息服务和协助决策服务。气象部门目前只开展了定性信息服务和少量定量信息服务,这些服务都只能告诉客户天气的信息,而缺乏气候对行业、对产品的影响分析,无法告诉气候对客户的生产及销售活动具体带来什么影响,无法为商家的管理和决策层在采购、物流、客流等各个环节上提供指导。
发展壮大我国气象市场的对策
第一,在体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