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郊区育英小学董艳芳-资料.ppt

格式:ppt   大小:1,713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郊区育英小学董艳芳-资料.ppt

上传人:小落意 2022/5/17 文件大小:1.67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郊区育英小学董艳芳-资料.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郊区育英小学董艳芳-资料
【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3、了解一代伟人毛泽东作为凡人的情感世界和伟人的超人胸怀.   4、进一步学****描写人物的方法。
本:
通过写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来表现做某一件事时的踌躇心理。
学****要求
默读课文,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自己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并标注在书上。
①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孩子送到他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在国外的大学毕业后,他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这里写的是毛泽东回忆起岸英和自己的一次次分离及其原因,从中反映出了岸英的成长经历。每想到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作为父亲总有些心酸,但欣慰的是岸英从不以领袖的儿子自居,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前三次的分离都平平安安回到了父亲的身边。这一次,儿子真的不能回来了吗?毛泽东感到震惊,简直不敢相信也不愿意相信这是真的,表现了毛泽东的无比悲痛。
②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
“马革裹尸”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东汉名将马援曾说“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清代龚自珍将前人的意思推进了一层,因而有了《已亥杂诗之一》中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用不着,不用”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用战马的皮把尸体包裹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里既是对毛岸英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襟。
③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毛泽东收到了两封意愿截然不同的电报,经过痛苦的抉择,主席决定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经历过悲痛后的自然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方面表现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另一方面表现毛泽东不愿让自己的悲痛“感染”身边的同志,故意支开了秘书。如果说前面毛泽东得到消息,收到电报是情感高潮的话,此时,又是另一个情感高潮,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这一处细节描写进一步表现出毛泽东是伟人,也是凡人。
这是本文的最后一句话,单列一段作为文章的结尾。透过这句话,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哀痛!我们读着这句话,心里忽地又一沉,此时此刻,千言万语,万言千语,都变得苍白无力,此时收笔,留给我们的是深深地震撼: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④ 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赠父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 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埋骨何须桑梓地, 人生无处不青山。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大弟弟毛泽民(1896—1943),经过长征后到达陕北,任财政部长,在新疆被敌人杀害。
小弟弟毛泽覃(1905—1935),任红军师长、军政委,在瑞金作战时牺牲。
妻子杨开慧(1901—1930),在长沙做地方党的工作,被反动派逮捕,壮烈就义。
堂妹毛泽莲(1906—1929),任游击队队长,在掩护同志们撤退时,被敌人杀害。
侄子毛楚雄(1927—1946),毛泽覃之子,随部队打游击,不幸牺牲,年仅19岁。
大儿子毛岸英(1922—1950),幼年同母亲一起坐过牢,解放后到朝鲜前线参加抗
美援朝,光荣牺牲。
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新中国,奉献给了中国的劳苦大众。此前,他的五位亲人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已经相继献出了生命。此时,这位老人又失去了他挚爱的长子,这是多么剜心的疼痛啊!他不说一句话、不吃一口饭,他黯然神伤,,他的爱似山般的厚重,他的情如海
般的深邃!他的革命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