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湿地主题公园的规划策略湿地公园建立之初是以自然保护区的形式出现,因此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是它起初建立的最主要目的。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人们发现有些地方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 无法将保护的措施最终落实。因此湿地旅游开发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认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向更多的人展示湿地的美丽景观,部分旅游收入还可以投入到湿地环境保护中,形成开发与保护的良性循环。只要前期的规划设计合理, 开发与保护将会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可见, 规划对旅游景区发展的重要性。旅游规划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 山合水易湿地公园规划中心认为在湿地公园规划中应着重考虑湿地公园的以下几种性质: (1 )保护性。以保护为前提是湿地公园建立的基本标准之一,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保护性包括自然与文化两个方面。湿地公园生态旅游的对象是以湿地为主体的自然环境, 这里指的自然环境有时并非一定指纯自然环境。实际上, 完全未被侵扰的湿地纯自然环境可能很少存在, 多数的湿地自然环境多多少少总会留有人工的痕迹, 从而形成独特的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强调对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保护, 要求生态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应保护自然、保护资源、保护文化。(2 )参与性。参与性可以表现两个方面:一方面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从工业化的城市环境中解脱出来, 亲自参与到湿地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中, 在实际中享受和体验湿地自然美与文化美; 另一方面,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也是一种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经营者和政府、社团组织及研究人员广泛参与的旅游活动。(3 )专业性。和一般旅游相比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首先表现在技术层面上, 比如要求湿地公园旅游设施、旅游项目、旅游路线、旅游服务的设计和管理均要体现出生态保护技术策略, 以保护湿地旅游资源和环境; 同时, 专业性还体现在游客的旅游心理上, 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者是具有欣赏、探索和认识大自然和当地文化的明确要求的较高层次的游客,具有比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