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引流管的护理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引流管的护理
一、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不管哪一类均要做好安全教育、加强固定。
(一)高危导管:(口/鼻)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套管、T管、脑室外引流管、胸腔引流管、动脉留置针、吻合口以下的胃管(食无菌操作
引流袋的位置不能高于病人置管口的平面,防止逆流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注意观察记录
观察引流量、颜色、性质
准确记录,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记录置管时间,定期更换(尿管)
测量管道外露并记录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接手术时引流管的护理
患者术后回病房应了解查看有无导管,是何种导管,有几根
做好标记,接好引流装置
密切观察引流情况,妥善固定
挂管道标识牌
告知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胃肠减压管:
1胃肠营养支持
2胃肠减压
有效的胃肠减压将积聚胃肠内的液体气体吸出,可降低胃肠压力,减轻腹胀,促进切口愈合,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3术前准备
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鼻胃管固定方法
1、用剪刀将胶带剪成“T”字型
2、“T”字型尺寸:宽4cm,长7cm,中间剪裁为2cm一分为二以作鼻胃管交叉环绕固定用
3、将胶带背面离型纸撕开,去除一端离型纸
4、将胶带宽部位固定于鼻翼,去除右边胶带离型纸,进行鼻胃管螺旋环绕固定,使导管和鼻之间嵌入些胶布,减少导管对鼻黏膜的刺激
5、再去除左边胶带离型纸,以相反方面对鼻胃管进行螺旋环绕固定,
6、将修改时余下的小胶带条,用高举平台法固定于脸颊处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鼻胃管固定
第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胃管的固定
第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胃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并准确标记,避免脱出,一旦拖出后不可自行插回,因下管可能损伤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
2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折叠等,经常挤压防止堵塞。
3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色、量等。术后可由胃管引流出少量血液或咖啡样液体,若有较多鲜血,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第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胃管的护理:
1保持口鼻腔清洁,每日口腔护理2次,擦拭口唇,涂以甘油等润唇剂,以减轻口渴口唇干燥
2胃肠减压期间禁食禁水,须胃管注药时,注药后须夹管30分钟,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第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全麻清醒6小时后给予半坐卧位,变换体位时,调节好引流管长度,嘱患者勿过度活动头颈部,适当制动或减少说话,避免剧烈咳嗽
观察敷料渗血和颈部肿胀情况,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第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颈部引流管的护理
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完好,避免漏气,保持引流通畅,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负压包位置低于引流管。
第二十页,共三十五页。
腹腔引流管
1 引流管应贴标签注明,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经常从近端至远端挤压引流管,防止血块或脓液堵塞。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腹腔引流管
2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若发现引流液突然减少,病人伴有腹胀、发热,应及时检查管腔有无堵塞或引流管是否滑脱。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腹腔引流管
3 普通引流管应每日更换,抗反流引流管可2—3日更换一次,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引流管不能高于腹腔引流出口,以免引起逆行感染。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T管的护理:
T管是手术后经常留置的引流管,对肝、胆道疾病的诊治起着重要的作用。T管引流的目的是在行胆总管探查术后引出分泌物,从而起到消除炎症及解除梗阻的作用;也可以经T管注入造影剂行胆道造影;T管内注药。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T管的护理:
观察记录胆汁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有无鲜血或碎石等沉淀物,同时注意观察体温和腹痛的情况、大小便的颜色以及黄疸消退的情况。一般术后24h内T管引流量约300~500ml, 呈黄色或黄绿色、清亮。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五页。
T管的护理:
定时更换引流袋,注意无菌操作原则,平卧时引流管的远端不可高于腋中线,坐位、站立或行走时不可高于腹部手术切口,防止胆汁逆流引起感染。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五页。
T管的护理:
拔管 拔管前试行夹管,夹管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发热,腹痛、黄疸等症状。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五页。
空肠造瘘管:
目的 :肠内营养支持
1妥善固定
2保持引流通畅,营养液滴注前后使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冲洗管道,持续滴注时每4小时冲洗管道一次。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五页。
空肠造瘘管
3 营养液现用现配,使用时间不超过24小时,注意滴注速度、浓度和温度,观察有无腹胀、腹泻等情况。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五页。
留置尿管
2预防泌尿系感染
每日尿道口护理1—2次,病情许可尽早拔
管,执行无菌操作,长期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