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优选)骨质疏松性骨折
第一页,共八十页。
《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指南》
2017年版
《中华骨科杂志》2017年37卷1期
出版日期:
2017年3月9日
发布机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第二页,共八十页。
椎体成形术(PVP)
第二十三页,共八十页。
第二十四页,共八十页。
2、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第二十五页,共八十页。
第二十六页,共八十页。
第二十七页,共八十页。
椎体强化手术的优点
1、局麻
2、微创
3、手术时间短
4、止痛效果明确
5、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6、重建骨骼的生物结构和机械强度,可早期下床
7、极大地减少手术风险,避免了卧床、制动、固定所导致的并发症,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8、显著减轻了陪护人员的护理负担
第二十八页,共八十页。
3、经皮微创后路钉棒复位内固定手术
适应症:
不稳定的椎体压缩性骨折;
椎体压缩变形需要复位固定者;
年轻患者,不适合做椎体成形手术者
第二十九页,共八十页。
第三十页,共八十页。
L3椎体压缩性骨折
第三十一页,共八十页。
L2椎体压缩性骨折
第三十二页,共八十页。
4、开放手术
对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和体征、严重后凸畸形、不适合行微创手术的不稳定椎体骨折,需行截骨矫形手术
术中可采用在椎弓根螺钉周围局部注射骨水泥、骨水泥螺钉、加长和加粗椎弓根钉或适当延长固定节段来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
第三十三页,共八十页。
L1椎体压缩性骨折
第三十四页,共八十页。
二 髋部骨折
股骨颈骨折
分型:头下型、颈中型、基底型
转子间骨折
分型:Ⅰ型、Ⅱ型、Ⅲ型、Ⅳ型、Ⅴ型
第三十五页,共八十页。
髋部骨折特点
致畸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恢复缓慢;
骨折后第1年内的死亡率高达20%~25%;
存活者中,超过50%的患者会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丧失生活自理能力;15%~25%的人需要长期看护。
治疗目的是尽快恢复负重功能,减少卧床时间。
第三十六页,共八十页。
第三十七页,共八十页。
股骨颈骨折
第三十八页,共八十页。
股骨颈骨折分型(Pauwels 角 )1 型(< 30°) 2 型(30°-50°) 3 型(> 50°)
第三十九页,共八十页。
股骨颈骨折分型(按骨折部位)
第四十页,共八十页。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推荐尽早手术治疗:
1、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2、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3、对于骨折移位不明显的稳定型骨折或合并内科疾病无法耐受手术者,可以酌情采用外固定架或非手术治疗。
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主要根据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等因素来决定。对高龄、全身情况较差、预期寿命不长者,可考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要求;否则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第四十一页,共八十页。
1、三根空心钉内固定
第四十二页,共八十页。
三根空心钉内固定
第四十三页,共八十页。
2、动力髋(DHS)内固定术
第四十四页,共八十页。
3、股方肌带蒂骨瓣移植内固定术
第四十五页,共八十页。
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第四十六页,共八十页。
转子间骨折
分型示意图
第四十七页,共八十页。
分型
第四十八页,共八十页。
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主要治疗手段手术复位内固定
手术方式:闭合或切开
内固定方式:髓内和髓外
从生物力学角度,髓内固定更具优势。
人工髋关节置换不作为转子间骨折的常规治疗方法,仅当作一种补充手段。
第四十九页,共八十页。
1、PFNA内固定术 (髓内、闭合)
第五十页,共八十页。
2、髓内钉、重建钉(髓内)
第五十一页,共八十页。
3、锁定钢板内固定术(髓外、切开)
第五十二页,共八十页。
三 桡骨远端骨折
第五十三页,共八十页。
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
治疗目标:恢复平整关节面、掌倾角和尺偏角、桡骨茎突高度及相邻关节面的吻合关系,重建关节的稳定性和恢复腕关节功能
非手术治疗: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
手术治疗:累及关节面的粉碎性骨折、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后桡骨短缩超过3 mm、侧位X线片示背侧成角超过10°、关节面台阶超过2 mm、手法复位不满意者
手术方法: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桡骨远端髓内钉固定等。
第五十四页,共八十页。
1、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第五十五页,共八十页。
2、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
第五十六页,共八十页。
3、锁定钢板内固定
第五十七页,共八十页。
4、解剖钢板内固定
第五十八页,共八十页。
5、外固定架固定
第五十九页,共八十页。
四 肱骨近端骨折
第六十页,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