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及治疗演示文稿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
(优选)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及治疗
第二页,共四十五页。
风湿免疫疾病概述
什么是风湿病?
指凡侵犯骨骼肌肉系统(如关节、肌肉、韧带、肌腱、滑囊等),疲劳
发热
消瘦
关节痛
皮肤损害
肾脏病变
胃肠道病变
呼吸道病变
心血管损害
淋巴系统损害
中枢神经症状
80~100
﹥80
﹥60
~ 95
﹥ 80
~ 50
38
~ 98
46
~ 50
25 ~ 75
(引自 Textbook of Rheumatology,3rd.,New York,1989)
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干燥综合征
干燥综合征(SS)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病。
临床上除了唾液腺和泪腺功能受损而出现口干、眼干外,还有其他部分外分泌腺以及腺体外器官的受累而出现多系统损害表现如胰腺、肝胆管和肾小管等。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五页。
骨性关节炎(OA)
骨关节炎(OA)又称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和增生性关节炎,是一组最常见的风湿疾病。也是导致成年人残疾最常见的病因之一。
一般认为与衰老、创伤、炎症、肥胖、代谢障碍、遗传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五页。
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种疾病,典型表现为关节红肿、畸形及痛石形成等不适。
近年痛风发病正在年轻化,年龄<%,少数痛风病人年龄<20岁,其原因:
摄入富含嘌呤类食物者迅速增多。
肥胖者增多。调查表明,在40岁以下的痛风患者,约85%的人体重超重。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五页。
风湿病的实验室检查与治疗
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五页。
三大常规
即血、尿、大便常规,由于其价格低廉,可以反应很多的问题,临床上检查最普遍:
血常规:可了解有无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异常等,因为除风湿疾病外,还有许多药物对血液系统有影响,通过定期复查血常规可以及时反映
尿常规:可反应有无肾脏损害,及尿路感染等
大便常规:通过隐血试验,
发现胃肠道有无出血等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五页。
炎性标识物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ESR) 正常参考值:成年男性0-15 mm/h,女性0-20 mm/h。 血沉升高不具有诊断特异性,但有助于反映组织损伤和炎症的存在和程度,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评价指标
C-反应蛋白(CRP):正常值≤8mg/L。CRP升高见于各种感染、创伤、炎症状态。在风湿性疾病中提示疾病活动
由于各个医院试剂的不同,其参考值也会不同!
第二十九页,共四十五页。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正常效价小于1:200,阳性提示为风湿热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很在意ASO这一指标,其实它的升高,仅仅反应一种细菌(溶血性链球菌)的感染,故没有必要特别担心。
补体(C3、C4): C3、C4的降低常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类风湿关节炎等。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
类风湿因子(RF):
是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指标之一。
只有70%的类风湿关节炎RF阳性。
其他疾病及部分健康人RF也可阳性。
RF阳性不仅常见于类风湿关节炎,也常见于其它风湿免疫疾病和各种急慢性炎症。因此,不能简单地依据RF阳性就确诊患者为类风湿关节炎。RF不是RA的特异性指标。
但如果已确诊类风湿关节炎,RF滴度越高,则提示患者的关节炎更为严重,更容易导致关节破坏。
扁带藤按摩膏是治疗风湿骨痛最尖端的按摩膏,快速缓解疼痛红肿坚持使用可以好了不在反复。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
抗核抗体谱
抗核抗体谱:由一组各种特异性自身抗体组成的,对风湿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抗核抗体(ANA):在许多疾病中都可以出现,特异较差。但阳性且伴有特征性狼疮症状则支持狼疮诊断。阴性几乎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ds-DNA抗体:几乎仅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活动性狼疮。
抗Sm抗体:特异性较高,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抗体。
抗SSA、SSB抗体:对干燥综合症有较大意义。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
抗Scl-70:阳性率不高,但有较高特异性,对硬化病有较高特异性。
抗Jo-1抗体:在肌炎中的阳性率为20~30%,阳性的肌炎患者有肺间质变的机率增高。
抗磷脂抗体(APL):在正常人群中阳性率约为5%,在SLE中为50~60%。
第三十三页,共四十五页。
其 他
肝肾功能检查:这是复诊中检查较多的化验项目。通过检
查,我们可以及时了解肝脏、肾脏的功能,以及判断药物
的毒副作用。
X线,CT,MRI: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强直性脊柱炎、关节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