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
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以史为鉴 勿忘国耻
发奋图强 振兴中华
(1894-1895)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一、帝国之殇——黄海大战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三这里的“夏日”是指哪个国家?
台湾又是怎样离开母亲的呢?
以史为鉴 勿忘国耻
发奋图强 振兴中华
(1894-1895)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一、帝国之殇——黄海大战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三、帝国之痛——瓜分狂潮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中国
日本
国力
国土
辽阔
狭窄
人口
多
少
资源
丰富
匮乏
国情
古代
强盛
弱、仿效中国
19世纪中期
都面临着内忧外患
19世纪
中期之后
制度落后
统治腐败
明治维新
发展扩张
比
较
分
析
漫画:大国崛起---日本
背景
清朝
腐败无能,饱受欺凌
日本
改革富强,野心勃勃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一、帝国之殇——甲午战争
大陆政策
日本
中国台湾
朝鲜
中国东北蒙古
中国
亚洲
世界
蓄
谋
已
久
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大陆政策
丰 岛 之 战
平 壤 战 役
黄 海 大 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1894
1895
甲午中日战争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致远舰弹药将尽,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冲撞日舰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全体将士壮烈捐躯。
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两次遭遇日本联合舰队,北洋舰队被击沉多艘大型舰艇,但未能击沉一艘日舰,也无发射鱼雷打击日舰的战绩。据查是丁汝昌“只识弓马”,一干管带也全用错了炮弹,不用海战时的开花爆破弹,用了穿甲弹甚至训练弹。
黄海海战
丰岛
平壤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各
抒
己
见
清政府的腐败和制度的落后
1、战前不做认真准备;
2、战时极力“避战自保”;
3、有些官兵贪生怕死;
4、慈禧太后大搞万寿庆典、挪用军费。
李鸿章
伊藤博文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1895年
他建海军,造炮舰,开矿山,通火车,派遣留学生,签和约。
晚清帝国的每一缕新鲜空气都与李鸿章这个名字紧紧相连,中忆都与李鸿章相连。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1895年
内容
归纳
(后赎回)、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
、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
。
割三地
赔两亿
开四口
允设厂
二、帝国之辱——《马关条约》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100万银元
2亿两白银
东南沿海五口通商
沙市、重庆(长江上游)、苏州和杭州四口通商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协定关税
影响
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破坏主权,刺激瓜分
加重负担,控制经济
侵略势力,深入内地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上海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吴玉章说:“以前我们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现在竟被东方小国打败,败得那么惨,条约又订得那么惨,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你知道甲午中日战争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日两国各自产生了怎么的影响吗?
三、帝国之痛——瓜分狂潮
三、帝国之痛——瓜分狂潮
甲午中日战争
原因 :
时间:
影响:
大大加深了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割地
赔款
设厂
通商
黄海大战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进行侵略扩张
1894-1895
主要战役:
结果:
签订《马关条约》
(1894年是旧历甲午年)
(邓世昌)
(旅顺大屠杀)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1895年)
知识网络
平壤战役
搏击中考
D
D
C
C
D
D
材料一 1911年被清政府视为叛党的梁启超曾夜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