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森森 2022/5/18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与社会复****提纲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提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6课多样的地形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幔的上层有一软流层,岩浆就是从这里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的,重的破环性地震。
烈度—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见书中列举。
两大地震火山带: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火山带


3.外力作用的来源为:阳光、风、河流、海洋、生物等。
4.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改造地形的能力越来越大,但在改造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例:填平洼地、削低高地、开梯田、开矿山等等。
第8课海陆变迁
1.海洋与陆地是会相互变化的。(沧海桑田)
2.海底的扩张的证据:
海岭两侧的岩石年龄是对称的:越靠近海岭的岩层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的岩层年龄越大。这就表明海岭两侧的地壳正在缓慢的向大陆方向推移扩张。
移动的大洋板块在碰到大陆板块时,会俯冲入大陆板块底下,这样在海洋里就形成海沟和岛屿,在陆地上形成高原和山脉。
3.板块构造学说:
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
4.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的分布: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与地震的多发地带。
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
第一课海洋水与陆地水


1.水圈——地球上的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等各种水体,在地球表层相互沟通,形成一个厚薄不一的连续的圈层,称为水圈。
组成: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冰雪水、生物体内的水分。
2.咸水和淡水:全球咸水占97.47% ,淡水占2.53%
3.海洋的深度和储水总量:
海洋的平均深度是3800米储水总量13.38亿立方米,占总储量的96.5%
初三历史与社会复****提纲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第6课多样的地形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地幔的上层有一软流层,岩浆就是从这里沿着地壳的裂隙喷出地表的,于是形成火山喷发。)
2.陆地地形的五种形态: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海拔较低。
高原——海拔很高,但也比较平坦或起伏不大。
山地——海拔很高,地表起伏很大。
丘陵——地表起伏不大,海拔不高。
盆地——四周高,中间低。
(山地、丘陵和较崎岖的高原合称为山区。我国的山区面积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3.海拔是指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海底地形种类:大陆架; 大陆坡;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