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课时42高中物理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02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课时42高中物理教案.doc

上传人:16r00b6 2017/4/4 文件大小:20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课时42高中物理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课时 42]第7节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二) 适用年级高一所需课时 2 课时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介绍本课时内容在本章中的作用, 主要学习内容, 具体细化的三维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学习本节学生的优势和不足, 主要学习活动和预期学生表现性成果。)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上设计了两个大问题, 1.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2. 超重和失重,每个问题都给出了相关定义和一个配套例题,要能灵活应用第一个问题,还需要设计相关练习,第二个问题理解起来有难度,需要设计贴近生活易于理解的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本课时学习概述本节课将采用实例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类比推进法和讲练结合法,通过例题变式总结受力分析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快速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通过例题变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品质,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逐步习惯于审题先作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弄清问题的物理情景后再动笔,并养成画情景图的良好习惯。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三维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 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3.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 4. 进一步熟练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二) 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处理多共点力平衡问题时一题多解的能力。 2. 引导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实质。(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渗透" 学以致用" 的思想,有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意识,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物理问题。 2. 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2. 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教学难点 1.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 超重、失重现象的实质。课时问题设计 1. 什么叫力的平衡?什么叫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2 什么是超重、失重现象? 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是什么? 所需教学资源(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高考资源网、百度文库常规资源导学案、多媒体展台等教学支持环境具备投影功能的多媒体教室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大家都看过奥运比赛中的举重运动。他们满脸通红,青筋暴起,然后将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在头上完全伸直。但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细节,也就是运动员在完成将杠铃举起的整个过程后, 有的运动员成绩有效, 有的却无效。这是为什么?那么裁判员判定举重运动员成绩有效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保持静止几秒钟,裁判员才能判定其成绩有效。教师: 好的, 然后我就产生了一个疑问, 为什么要这样去判定成绩是否有效呢?依据是什么? 这与本课要上的力的平衡的问题有关。师: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首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个概念: 平衡状态, 什么叫做平衡状态? 生: 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师: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它的受力特点是什么? 生:因为牛顿定律是力与运动状态相联系的桥梁,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当合外力为 0 时,物体的加速度为 0 ,物体将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