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
(2)国外解决交通拥挤的措施
新加坡的拥车证和收费制度
在新加坡买车之前,须向政府投标买一张“拥车证”,没有拥车证不准注册
登记领取牌照,政府通过控制拥车证的数量和价格来控制车辆的数量。早在 1975
年,新加坡政府就对中央商务区实施使用收费制度,凡在 7:30~18:30 之间驶
入该区的汽车都要购买执照证,以减少中央商务区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压力。
美国的综合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通过车辆配额限制、车辆许可制度、车辆标准限制、经济调控限制等方法来
控制车辆总需求量;通过交通管理限制、车辆行驶限制、车辆停车限制、经济调
控限制等方法来控制交通流量。
荷兰政府的 ABC 政策
目的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促进出行者利用大运量公共交通工具,从而避
免小汽车交通量的增加。
日本的单向通行政策
日本政府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挤,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引入了单向通行
政策,并根据早晚高峰来变动道路中央分隔线,满足交通量大的方向的通行。
(3)存在的问题
国内对交通拥挤自动识别的研究比较晚,相关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进展缓慢,多是借鉴国外的经验。合理的交通拥挤解决方法必然是基于本国的社
会、经济和地域背景而得出的,国外的政策不能直接应用到我国的实际建设之中,
所以我们需要研究、分析它们的合理性,综合借鉴自身国情,提出比较完善的有
..
实际意义的措施。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研究内容
(1)综合数学、运筹学、系统动力学等学科知识,通过问卷调查、实
地了解等调查方式,了解南京市主要路段交通拥挤基本情况,认真学习交通
拥挤识别系统对于缓解交通拥挤的作用;
(2)深入探索各种交通拥挤识别模型,阐述拥挤发生时,交通流的基
本特性以及在拥挤发生前识别系统对其的预测作用;
(3)参考国内外先进的交通拥挤识别研究,结合南京市具体情况,对
南京市城区主要道路的城市交通网络提出交通拥挤分类识别的理论方法;
(4)城市交通流控制与诱导系统的实现可适应主要路段实时多变的交
通状况,而实时、准确的交通流量预测正是这些系统实现的前提及关键;
(5)运用 Pipes-Munjal 方法判定主要路段的拥挤度,结合路段实际情
况,探索该方法的实际效用。
第二章 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道路状态指标基本分析
交通拥挤之所以称为全世界大中城市所而临的共同问题,其本质
是因为在道路系统中存在着低通行能力的道路组成部分,即交通瓶
颈。当瓶颈上游的交通量大于瓶颈处的通行能力时,拥挤不可避免。
同时交通量在时间_l 几和空问上分布又存在着不均匀性,交通事故
也是时常发生,这些都造成了城市道路频繁的发生交通拥挤,根据宏
观交通流和微观交通流发生运行故障的本质不同,可以将交通拥挤分
..
为常发性交通拥挤和偶发性交通拥挤。
交通拥挤的含义及分类
交通拥挤是指交通需求超过道路的交通容量时, 超过部分的交
通量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 它是某一时空交通供给难以满足交
通需求所产生的交通滞留现象,是基于出行者主观感受做出的描述
和判断,与出行个体基于不同出行目的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关。
交通拥挤通常分为两种类型, 由于过大的交通需求造成道路设
施超载所引起的交通拥挤,例如上下班高峰时刻所发生的拥挤现
象。另一种是由于道路上的随机事件所引起的延误和危险构成的交
通拥挤,如交通事故、车辆停驻、恶劣的天气。
此外,根据拥挤形成的先后次序,可以将交通拥挤分为初始
交通拥挤和后续交通拥挤。 初始交通拥挤是指在一个道路瓶颈处首
先产生的交通拥挤。后续交通拥挤是指由初始交通拥挤的回流和蔓
延而形成的交通拥挤。
交通流特性及交通拥挤判别的基本参数
交通流特性可用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三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