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列夫托尔斯泰.doc

格式:doc   大小:16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列夫托尔斯泰.doc

上传人:63229029 2017/4/4 文件大小:16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列夫托尔斯泰.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4课通案执笔人栾恭城初二语文组第1 课时课题《列夫· 托尔斯泰》课型: 周次:第二周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 识记重点字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 3. 了解托尔斯泰丰富而深厚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追求 4. 5. 6. 【教学重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教学难点】体会肖像描写的作用【课前准备】熟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布置学生查阅作者、托尔斯泰生平传记和作品,以及有关资料,尤其是对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要有所了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导入新课: 19世纪俄国最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以其不朽的著作赢得了世界广大读者的广泛关注。对于他,我们一直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你想知道他的外貌吗?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是怎样用入木三分又妙趣横生的文笔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的,请你跟随作者的笔端, 来解读托尔斯泰的那双智慧的眼睛,进而感悟他的人格魅力。学生交流资料: 介绍作者: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曼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 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 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教师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所查资料并做简要概括交流资料 1分钟 5分钟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安排介绍列夫托尔斯泰: 19世俄国最伟大的作家。出生于贵族家庭,自幼接受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 1840 年入喀山大学,受到卢梭、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影响。 1847 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 1851 ~ 1854 年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1854 ~ 1855 年参加克里米亚战争。几年军旅生活不仅使他看到上流社会的腐化,而且为以后在其巨著《战争与和平》中能够逼真地描绘战争场面打下基础。 1855 年 11月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其成名作:自传体小说《童年》( 1855 )、《少年》( 1857 ),这些作品反映了他对贵族生活的批判态度, “道德自我修养”主张和擅长心理分析的特色。从中篇小说《一个地主的早晨》( 1856 )之中可以看到他站在自由主义贵族立场主张自上而下改革而在白己庄园试验失败的过程。 1857 年托尔斯泰出国,看到资本主义社会重重矛盾,但找不到消灭社会罪恶的途径,只好呼吁人们按照“永恒的宗教真理”生活。这些观点反映在其短篇小说《琉森》( 1857 )之中,后又创作了探讨生与死、痛苦与幸福等问题的《三死》、《家庭幸福》。 1860 ~ 1861 年,为考察欧洲教育,托尔斯泰再度出国,结识赫尔岑, 听狄更斯演讲,会见普鲁东。他认为俄国应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社会;农民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贵族应走向“平民化”。这些思想鲜明地体现在其中篇小说《哥萨克》( 1852 ~ 1862 )之中。 1863 ~ 1869 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小说以四大家族相互关系为情节线索,展现了当时俄国从城市到乡村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气势磅礴地反映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