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第十四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案例 1: 厨房失火?案例陈述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作客,看见主人家厨房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导致厨房火灾。”主人听了不以为然,没有做任何表示。不久主人家厨房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 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是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你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了,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 ”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位客人来吃酒。?案例点评一般人认为,足以摆平或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种棘手问题的人,就是优秀的管理者,其实这是有待商榷的。俗话说:“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由此观之,企业问题的预防者,其实是优于企业问题的解决者。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也许是最有危险的生活方式。因为习惯了的东西很难改变,而当你觉醒时,往往是回天乏术了。案例 2: 蝴蝶效应?案例陈述 1979 年12月,洛伦兹在华盛顿的美国科学促进会的一次讲演中提出: 一只蝴蝶在巴西扇动翅膀,有可能会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他的演讲和结论给人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从此以后,所谓“蝴蝶效应”之说就不胫而走,名声远扬了。“蝴蝶效应”之所以令人着迷、令人激动、发人深省,不但在于其大胆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色彩,更在于其深刻的科学内涵和内在的哲学魅力。从科学的角度来看, “蝴蝶效应”反映了混沌运动的一个重要特征: 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性。经典动力学的传统观点认为:系统的长期行为对初始条件是不敏感的,即初始条件的微小变化对未来状态所造成的差别也是很微小的。可混沌理论向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混沌理论认为在混沌系统中,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经过不断放大,对其未来状态会造成极其巨大的差别。我们可以用在西方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这首民谣说: 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 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 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案例点评马蹄铁上一个钉子是否会丢失,本是初始条件的十分微小的变化,但其“长期”效应却是一个帝国存与亡的根本差别。这就是军事和政治领域中的所谓“蝴蝶效应”。有点不可思议,但是确实能够造成这样的恶果。一个明智的领导人一定要防微杜渐,看似一些极微小的事情却有可能造成集体内部的分崩离析,那时岂不是悔之晚矣? 横过深谷的吊桥,常从一根细线拴个小石头开始。案例 3: 扁鹊三兄弟?案例陈述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 “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 “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响遍全国。”文王连连点头称道: “你说得好极了。”?案例点评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数的事业经营者均未能体会到这一点,等到错误的决策造成了重大的损失才寻求弥补。弥补得好,当然是声名鹊起,但更多的时候是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对企业高级领导来说,最重要的才能莫过于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而这种特殊才能将是电脑永远无法取代的。案例 4: 哈勃望远镜?案例陈述经过长达 15年的精心准备,耗资 15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最后终于在1990 年4月发射升空。但是,美国国家航天局仍然发现望远镜的主镜片存在缺陷。由于直径达 英寸的主镜片的中心过于平坦,导致成像模糊。因此望远镜对遥远的星体无法像预期那样清晰地聚焦,结果造成一半以上的实验和许多观察项目无法进行。更让人觉得可悲的是,如果有一点更细心的控制,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镜片的生产商珀金斯-埃默公司,使用了一个有缺陷的光学模板平生产如此精密的镜片。具体原因是,在镜片生产过程中,进行检验的一种无反射校正装置没设置好。校正装置上的 毫米的误差导致镜片研磨、抛光成了误差形状。但是没有人发现这个错误。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与其他许多 NASA 项目所不同的是,这一次并没有时间上的压力,而是有足够充分的时间来发现望远镜上的错误。实际上,镜片的粗磨在 1978 年就开始了,直到 1981 年才抛光完毕, 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