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2016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doc

格式:doc   大小:6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16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dugusiyu 2017/4/5 文件大小:6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16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16 年僵尸企业调研报告据了解,当前钢铁、煤炭、有色等行业产能过剩矛盾进一步加剧,一些企业完全沦为靠借债维持生存的“僵尸企业”,而部分困难企业“犹抱琵琶半遮面”,不愿上报真实情况,甚至刻意隐瞒财务状况,背后隐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僵尸企业”是中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心头之患。“国资委副主任张喜武表示,”僵尸企业“对于中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质增效是一个比较大的障碍,也是企业减利的最大出血点,处理”僵尸企业已经提到议事日程。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绛表示,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提出, 要落实财税支持、不良资产处置、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以及专项奖补等政策。这些相关配套政策也有利于清退僵尸企业,为僵尸企业提供善后之路。业内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务之急是化解一些行业严重的过剩产能,以“托底+ 改革”有效释放风险, 通过“断臂求生”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何为“僵尸企业”,其缘何而成? 所谓“僵尸企业”, 是指已停产、半停产、连年亏损、资不抵债, 主要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维持经营的企业,工信部副部长冯飞说。( 新华社) 中国企业联合会副研究员冯立果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僵尸企业”形成的原因既有体制性因素,也有行业周期轮回的影响。其中,行业周期成因主要是因为随着国内外经济放缓,使得市场需求逐步减弱,进而加剧了行业内的产能过剩。但是,由于银行贷款、地方政府扶持以及考虑职工再就业等问题使得这类企业很难从市场中真正退出来,长此以往,“僵尸企业”数量就越来越多。原攀钢集团董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周家琮把“僵尸企业”的来源分为四类: 历史类即计划经济和战备经济的遗产,也是今日中国经济的历史路径依赖。在计划经济、战备经济时期兴建的许多企业,并非按市场经济要求配置资源,潜藏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沦为僵尸的基因。正如吴敬琏先生所曾指出,许多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就不具备市场经济下的竞争能力。企业布局备战优先,靠山分散、远离市场交通不便,资源配置不计成本、自办社会一应俱全。有些企业是领导人或计划部门拍脑袋或算“政治账”的产物, 并无经济性可言。计划经济时代都吃大锅饭,无忧破产、更不会出现僵尸企业。然而在后来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这些企业除少数成功转型或搬迁外,大部分先天不足被市场淘汰,这也是上世纪末国企大量关闭的原因之一。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或因尚未完全摆脱短缺经济的卖方市场; 或因经济过热需求旺盛、竞争力不行的企业也有生存空间; 或因政府优惠和救助; 或因市场经济初期容易寻租野蛮生长; 各种环境条件的的掩护,使部分上述企业得以幸存。不过一旦经济下行、环境变化,这些企业内部非市场的劣势基因顿成显性、各种问题陆续暴露,最后终于陷入困境。跃进类即经济过热催生产能过剩的恶果,也是今日僵尸企业最主要的成因。目前僵尸企业多属产能过剩行业,而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是片面追求高速增长、过度依赖投资的发展模式。高投资形成对钢铁、水泥等投资品的旺盛需求,刺激这些产业的盲目扩张, 在高投资终于难以为继时, 必然出现严重产能过剩。二是在 GDP 至上和土地财政推动下, 房地产业的畸形增长,拉动了相关产业的产能扩张。三是国有企业改革滞后、不是以效益而是以规模作为发展目标,在“做大”的冲动下盲目扩张。四是各级政府以政治压力、行政指令和政策鼓励推动治下的企业投资建厂、大干快上。加上狂热的招商引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