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 5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新课程下怎样用教材教?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 ,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1 / 5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新课程下怎样用教材教?
■ ——“圆柱的体积〞教学案例及反思
■ 新课程观强调: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 ,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 ,课程实施更多地应该是如何更好地“用教材〞 ,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在实际教学中 ,如何落实这一理念?本人结合“圆柱的体积〞一课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 [片段一]
■ 师生共同探究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对公式加以应用。师出示教材例4〔苏教版第12册P8〕:一根圆柱形钢材 ,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 , ,它的体积是多少?
■ 由于课前学生已进行了预习 ,多数学生是按照教材介绍的解法来解答:
■ =150厘米 20×1150=3000〔立方厘米〕
■ 师:这道题还有其他结果吗?〔学生又沉入了深思〕不一会儿 ,另外两种结果纷纷展现:
■ ①20平方厘米= ×=〔立方米〕
■ ②20平方厘米= =15分米 ×115=3〔立方分米〕
■ 师:为什么会出现三种结果?
■ 经讨论 ,学生才明白: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将得到不同的结果。
2 / 5
■ [片断二]
■ 稳固与应用阶段 ,我将教材练习二中的一个填表题〔表1〕进行了加工组合呈现给学生这样一个表格〔表2〕。
■ 表 1
■ 表2
■ 学生填表后 ,师:观察前两组数据 ,你想说什么?
■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 ,最后汇报。
■ 生1:两个圆柱的高相等 ,底面积是几倍的关系 ,体积也是几倍的关系。
■ 生2:两个圆柱的高相等 ,底面积越大 ,体积就越大。
■ 师:观察后两组数据 ,你想说什么?
■ 有了前面的根底 ,学生很容易说出了后两组的关系。
■ 学生的表述尽管不是很准确完美 ,但已说出了其中的规律 ,而这个规律正是解答练习二第17、18题的根底 ,又为下一单元“比例〞的教学作了提前孕伏。
■ [片段三]
■ 教材的练习中有这样一题:量一个圆柱形茶杯的高和底面直径 ,算出它可装水多少克?
■ 学生动手测量自备的圆柱形茶杯的有关数据并计算它的体积。
■ 师:水的生命之源。人每天都要饮用一定量的水 ,请大家课后查阅相关资料 ,计算自己每天需要饮用几杯水〔自己的杯子〕才能保证健康 ,并把自己对水的想法写下来 ,下节课我们再交流。
■ [教学反思]
4 / 5
■ 精心研究教材是用好教材的根底
■ 教材作为教学的凭借与依据 ,只不过是编者对学科知识、国家要求与学生进行整和思考的结晶。但由于受时间与地域的影响 ,我们在执行教材时不能把它作为一种“枷锁〞 ,而应作为“跳板〞——编者意图与学生实际的“跳板〞。因此 ,教学时 ,我们要精心研究教材 ,揣摩编者意图、考虑学生实际 ,创造性地利用教材。
■ 1、挖掘训练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