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9
文档名称:

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pdf

格式:pdf   大小:532KB   页数:2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pdf

上传人:buxiangzhid56 2022/5/19 文件大小:5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科重症医学科(PICU)临床技术操作规范.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
择右侧穿刺为宜,因在左侧穿刺容易损伤胸导管。
(3)进针方法:穿刺针与身体正中线呈 45°角,与冠状面保持水平或稍向
前呈 15°角,针尖指向胸锁关节,缓慢向前推进,且边进针边回抽,一般进针
2~ 3cm 即可进入锁骨下静脉,直到有暗红色回血为止。然后穿刺针由原来的
方向变为水平,以使穿刺针与静脉的走向一致。
(4)基本操作:同锁骨下路。
二、颈内静脉穿刺术
颈内静脉穿刺的进针点和方向可分为前路、中路、后路 3 种,
1、前路
(1)体位:病人仰卧,头低位,右肩部垫起,头后仰使颈部充分伸展,面
部略转向对侧。
(2)穿刺点及进针:操作者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中线旁开 3cm、于胸锁乳
突肌的中点前缘相当于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触及颈总动脉搏动,并向内侧推开颈
总动脉,在颈总动脉外缘约 处进针,针干与皮肤呈 30°~40°角,针尖
指向同侧乳头或锁骨的中、内 1/3 交界处。前路进针造成气胸的机会不多,但
易误入颈总动脉。
2、中路
(1)体位:同前路。
(2)穿刺点与进针:锁骨与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和胸骨头所形成的三角区
的顶点,颈内静脉正好位于此三角形的中心位置。该点距锁骨上缘 3~5cm,进
针时针干与皮肤呈 30°角,与中线平行直接指向足端。如果穿刺未成功,将针
2尖退至皮下,再向外倾斜 10 °左右,指向胸锁乳突肌锁骨头的内侧后缘,常
能成功。临床上目前一般选用中路穿刺。因为此点可直接触及颈总动脉,误伤
动脉的机会较少。另外,此处颈内静脉较浅,穿刺成功率高。
3、后路
(1)体位:同前路,穿刺时头部尽量转向对侧。
(2)穿刺点与进针:在胸锁乳突肌的后外缘中、下 1/3 的交点或在锁骨上
缘 3~5cm 处作为进针点。在此处颈内静脉位于胸锁乳突肌的下面略偏向外侧,
针干一般保持水平,在胸锁乳突肌的深部指向锁骨上窝方向。针尖不宜过分向
内侧深入,以免损伤颈部动脉。
三、股静脉穿刺术
1、体位:病人取仰卧位,膝关节微屈,臀部稍垫高,髋关节伸直并稍外
展外旋。
2、穿刺点选择: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的中、内段交界点
下方 2~3cm 处,股动脉搏动处的内侧 ~。
3、进针方法:右手持穿刺针,针尖朝脐侧,斜面向上,针体与皮肤成
30°~45°角。肥胖病人角度宜偏大。沿股动脉走行进针,一般进针深度
2~5cm。持续负压。见到回血后再作微调。宜再稍进或退一点。同时下压针柄
10°~20°,以确保导丝顺利进入。
4、基本操作:同锁骨下静脉穿刺或颈内静脉穿刺。
【注意事项】
1、穿刺时,穿刺针尖的落点不一定正巧在血管的中央,有时可偏在一侧;
或者穿刺针进入过深,顶于血管的对侧壁。此时抽得回血但导丝或外套管推进
会有困难。遇此情况不能用暴力强行推进,可将穿刺针连接注射器慢慢地边抽
吸边退出导管,直至回血畅通,再重新置入导丝或外套管,经几次进退仍无法
顺利插入,则需重行穿刺。
2、掌握多种进路,不要片面强调某一进路的成功率而进行反复多次的穿
刺。
3、预防和及时发现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
(1)空气栓塞:空气经穿刺针或导管进入血管多发生在经针孔或套管内插
入导引钢丝或导管时,常在取下注射器而准备插管前 1~2 秒,内有大量的空气
经针孔进入血管。病人取头低位穿刺,多可避免此种意外,若头低位有困难时,
操作应特别小心。
(2)气胸、血胸:为了能及时发现气胸、血胸,穿刺后除严密观察外,必
要时做胸部摄片。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