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述转换层结构施工存在问题
【摘要】随着近年来高层建筑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国民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城市对建筑需求的转变。由于转换处结构的刚度与质量发生突变,在外力作用下就有可能引起较大的反应,导致在转换层附近产生较大的楼层反应力统。拆除前,须由施工人员提出拆除申请,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证,符合有关规定后方准予拆除模板。
钢筋工程
转换梁(板)的含钢量高,主筋长,梁柱节点区钢筋密集。合理安排好就位次序是钢筋施工的关键。在两梁相交的柱节点区上下共有几十层上百根主筋在此“相聚”,加上腰筋、柱筋等,主筋还须弯起锚固,众筋“抢位”现象十分突出。任何一根主筋的就位错误,均会造成大量的返工。因此,准确地翻样和下料是钢筋顺利施工的前提。转换层大梁的主筋是转换层中最重要的受力单元,应采用最可靠且对钢筋无损害的连接方式,通常采用冷挤压连接法。大梁上下几排钢筋在绑扎就位时要保证其上下对齐形成垂直的钢筋间隙,以便混凝土浇筑和振捣。一般转换梁底筋非常密集,施工时可与设计院、监理、甲方协商,合理安装转换梁中钢筋位置,有利于混凝土浇筑。由于钢筋复杂,浇筑混凝土时派专人检查及保护钢筋,避免钢筋变形移位。
当转换层的梁或板混凝土分两次浇筑时,应在施工缝上增设抗剪钢筋,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牢固。
混凝土施工
转换层的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很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较高,特别是梁式结构转换层和板式结构转换层,多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不仅对模板支撑系统带来很大困难,而且混凝土内部容易产生温度裂缝。
在进行大跨度、超高度转换梁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施工时,应事先设计好混凝土浇筑的路线、浇筑方式,并采取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实际工程中经常采取的施工措施有:
转换层混凝土分层下料、分层振捣,每次浇筑厚度500mm左右。混凝土振捣采用赶浆法,上下层的间隔时间不应超过2h,以保证新老混凝土接槎部位粘结良好。
转换梁和梁柱相交的地方钢筋都非常密集,以至于许多地方都无法插入振动棒,为了保证混凝土进入梁底部,所以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及时进行实地勘察,确定振动棒的插入地点,振捣范围能否满足振捣要求等。除采用在钢筋下料时留出下料和振动棒位置外,还采用在转换梁和柱相交的地方和转换梁底部用钢管卡出插振动棒位置,浇筑混凝土前抽出钢管,就形成了下料口兼插入口。
转换梁的混凝土浇筑时应适当控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一般单层为5m/h,前后两层浇筑的间隙时间适当延长,且浇筑时必须有木工在下部进行模板的检查,浇筑时用锤子锤击四周侧模板,促进和检查下部混凝土的密实度。
转换层构件混凝土体积较大,混凝土强度等级高,商品混凝土水灰比大,收缩应变大,易产生构件表面微小裂缝,影响观感,为了防止裂缝生产,在混凝土内掺MPC聚合物纤维膨胀剂,%。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预计的施工气候及现场条件,应采取措施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度差,缓解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高,温度应力过大,控制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由于浇筑体量大,所以浇筑后特别注意养护,以减小混凝土内部与表面的温差值。待混凝土浇筑后,应用草包、麻袋或塑料薄膜覆盖保温,使表面保持湿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