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发展与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发展与应用.doc

上传人:金钏 2022/5/20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发展与应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发展与应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成熟,传统光伏电站由于需要长期占用土地等原因,发展比较困难,而“光伏+”的新型设计模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本文研究了渔光互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发展与应用
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成熟,传统光伏电站由于需要长期占用土地等原因,发展比较困难,而“光伏+”的新型设计模式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本文研究了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在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新能源;渔光互补;并网发电
1 概述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由于传统化石能源无节制的开采利用已面临枯竭危机,在使用化石能源的过程之中,又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造成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在人类意识到气候变化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后,开始寻求缓解和解决气候变化的办法。
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因其分布广泛、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显著特点,成为最具开发潜力的清洁能源。[1]为更好的利用太阳能资源,人们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对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研究,时至今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成本也得到大幅度的降低。[2]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光伏发电技术。传统光伏系统的建设需要长时间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面对我国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面积少的基本国情,地面光伏电站的发展受到了限制。而我国中、东部具有广阔的水面资源,特别是作为我国水产养殖业最发达的江苏地区,水产养殖面积位居全国第三位,具有发展渔光互补光伏系统的潜力。如果将光伏系统与渔业合理的结合起来,不仅能够缓解国家紧张的能源需求,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益,还能达到环境保护的效果。
2 渔光互补光伏电站的发展与应用现状
目前市场上光伏系统分为并网系统、离网系统、并离网一体系统三种常见模式。由于离网系统和并离网一体系统都需要配备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而蓄电池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使用费用较高,且离网光伏系统没有国家相应的电价补贴,用户投资回本周期长,在市场竞争中缺少有力的竞争优势,因此很难得到大规模发展。并网系统是目前光伏系统发展的主要模式。但在并网光伏系统中,传统地面光伏电站需要长时间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用途过于单一,空间的利用率相对较低,面对我国中、东部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匮乏的特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建设很难有较大的发展。2014年9月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中提到,应因地制宜利用滩涂、鱼塘、湖泊等建设就地消纳的分布式光伏电站。[3]由此给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展拓宽了道路,“光伏+”的发展理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在市场上掀起了一场分布式光伏热。我国中、东部拥有大面积的水面资源,水系发达,如果在养殖水面上建设光伏系统,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创新发展模式,既能充分利用空间、节约土地资源,又能利用光伏发电站调节养殖环境,增加农民收入。[4]渔光互补光伏技术在国外已有成熟的应用,特别在日本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水面光伏产业链条。而我国渔光互补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应用起步相对较晚,自2015年才相继设计实施小型水面光伏电站项目。为了推动渔光互补光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