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要点.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要点.doc

上传人:小健 2022/5/21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要点.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脑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2019》要点
脑血管病对国民的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危害,目前脑卒中 在我国的流行状况仍处于高峰期,并导致巨大的疾病负担。在任 意时间点全国约有脑卒中存活者1100余万人,每年首次发生脑卒 中者240余万,每年死于级证据)。
三、 糖尿病
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可使脑卒中的风险 增加1倍以上,而大约2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将死于脑卒中。中 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将普通人群糖化血红蛋白目标值降为 <%,以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微血管并发症。
目前认为高血糖合并高血压可以明显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 生,并发症中包括脑卒中。
【推荐意见】: (1)脑血管病高危人群应定期检测血糖, 必要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或做糖耐量试验,及早识别糖尿病或糖 尿病前期状态(I级推荐,A级证据)。(2)糖尿病患者应改 进生活方式,首先控制饮食,加强身体活动,必要时口服降糖药 或采用胰岛素治疗。推荐一般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值为糖化 血红蛋白<% ( I级推荐,A级证据)。(3)糖尿病患者的血 压^140/90mmHg时应开始使用药物降压治疗(I级推荐,A级证 据);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应低于130/80mmHg ( II 级推荐,B级证据)。
四、心房颤动
心房颤动患者的缺血性卒中发病风险比健康人高4〜5倍。
【推荐意见】:(1)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房颤动。 确诊为心房颤动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治疗。对年龄>65岁 的患者,建议在初级医疗保健机构通过脉搏评估联合常规心电图 检查进行心房颤动筛查(II级推荐,B级证据)。高危患者长时 程心电监测可提高房颤检出率,但应结合经济状况考虑个体可接 受的监测时长(II级推荐,A级证据)。(2)应根据心房颤动患 者绝对危险因素分层、出血风险评估、患者意愿以及当地医院是 否可以进行必要的抗凝治疗监测(INR),决定进行适合的个体化 抗栓治疗(I级推荐,C级证据)。(3)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如CHA2DS2-VASc评分N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人群,建 议长期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INR目标值范围在2〜3) ( I级推
荐,A级证据)。(4)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CHA2DS2-VASC 评分N2分且出血性并发症风险较低的患者,建议口服华法林抗 凝治疗(INR目标值范围在2〜3) ( I级推荐,A级证据);如 有条件也可选择新型口服抗凝剂,如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 沙班或依度沙班(B级证据);但对严重肾功能损害(肌酣清除 率<15ml/min)者或透析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不推荐使用上 述几种新型抗凝剂(C级证据)。(5)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 CHA2DS2-VASC评分为1分,且出血风险较低,抗栓治疗可用可 不用。如果选用抗凝治疗或阿司匹林治疗,治疗方案需根据个体 化原则(出血风险、经济负担、耐受性等)确定(III级推荐,C 级证据);对于CHA2DS2-VASC评分为0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 者,不推荐抗栓治疗(B级证据)。(6)对不适合长期抗凝治疗 的心房颤动患者,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考虑行左心耳封堵术, 但患者需能够承受至少45d的术后抗凝治疗(III级推荐,B级证 据)。
五、其他心脏病
除心房颤动外,患有其他类型的心脏病也可能增加脑卒中的 风险。
【推荐意见】:建议成年人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心脏疾病
(I级推荐,B级证据)。疑有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 师治疗;可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及可能存在的其他危险因素制定 个体化的脑卒中或其他系统性栓塞预防方案。
六、血脂异常
血脂异常与脑卒中发病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
【推荐意见】:(1)在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一级亲属中 (包括〈20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进行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筛 查,确诊后应考虑给予他汀治疗;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的女性 应每年进行血脂检查;脑卒中高危人群建议定期(3〜6个月)检 测血脂(I级推荐,C级证据)。(2)推荐他汀类药物作为首选 药物,将降低LDL-C水平作为防控ASCVD危险的首要干预靶点。 根据ASCVD风险设定LDL-C目标值:极高危者LDL-C<1. 8mmol/L; 高危者LDL-C<2. 6mmol/L ( I级推荐,B级证据)。LDL-C基线值 较高不能达标者,LDL-C水平至少降低50%( II级推荐,B级证据)。 极高危患者LDL-C基线水平如果能达标,LDL-C水平仍应降低30% 左右(I级推荐,A级证据)。(3)可考虑烟酸用于HDL-C降低 或脂蛋白(a)升高的患者,然而其对预防缺血性卒中的作用尚未 得到证实,同时还有增加肌病的风险,故应谨慎使用(III级推荐, B级证据)。(4)可考虑贝特类药物用于糖尿病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