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儿童行为心学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4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儿童行为心学分析.doc

上传人:jiqingyong345 2017/4/8 文件大小:4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儿童行为心学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来源: 幼儿教案网) 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 不仅是行动的客体, 也是行动的主体。孩子有很多表情:哭; 撒娇; 害羞等, 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 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表情一打人、咬人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 1: 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 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办法: 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 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 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 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 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 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 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原因 2 :打是排除的意思。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 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 他拿个小碗, 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 但他不想这样, 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 但人家不听, 他嚷了几次, 发现不管用, 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 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 家长不让做, 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 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 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 乐爸总不听我的, 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办法: 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 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 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 ’”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 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原因 3: 家人可能有打人( 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 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感想: 其实孩子打人, 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 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 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 当他打了人后, 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 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 幼儿园总这么说, 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 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 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 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 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 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 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 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 他永远都是好孩子, 对事不对人, 一时行为不对, 不能说孩子就坏呀。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 我就会说: 给我捶背呢! 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 他毕竟还很小, 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 “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 ’”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有时他做些坏事, 如把脚放到饭桌上, 你越说不行, 他越边坏笑着去做, 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 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我就说: 那从现在起, 我多爱你一点。他马上就规矩了。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表情二插话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 、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 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 产生“共鸣”、激动, 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 、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 或遇到困难求助时, 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 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 谈话结束后再解答, 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 “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