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doc

上传人:王善保 2022/5/21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南玉祥 摘要:禁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禁忌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通过对中西方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希望人们提升交流技巧,减少跨文化交往过程中所引起英汉禁忌语比较的分析
南玉祥 摘要:禁忌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禁忌语反映了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状态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传统。通过对中西方禁忌语的对比分析,希望人们提升交流技巧,减少跨文化交往过程中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矛盾。
关键词:禁忌语 文化 英语 比较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09)5-0046-01

1 引言
Taboo(禁忌、禁忌语)一词来自太平洋群岛波利尼西亚(Poynesia)的汤加语(Tongan),在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个社会中,都存在语言禁忌(linguistic taboo)。禁忌是中西方文化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并反映在英汉语言中。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交流日益频繁,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和桥梁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因此,了解中西文化中的语言禁忌的异同,做到入乡随俗十分重要。
2 数字方面的禁忌语
在数字方面的禁忌,中西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例如,在中国的很多地方谈论岁数忌言70,73和84。传说是因为孔子73岁死,孟子84岁死,而且在中国古文中“七十古来稀”,说是能活到七十岁的人很少,对好多老人来说,七十岁是一道坎,如果能迈过去就能多活几年,否则就到头了。汉语中还对4忌讳,因为它与死偕音。对7也一样,选电话号码时带有7和4的要的人也少。英语国家避讳13和星期五,因为耶稣遇难的日子恰好是13号,星期五。另外,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们对偶数和奇数的态度也不同。中国人偏爱偶数,好事成双,六六大顺,成双成对都是很好的例子;而西方人则把奇数(13除外)当作幸运的象征
3 生老病死的禁忌语
英语国家的人对“old”(老)的态度与中国人大不一样。他们对“old”没有赋予肯定的联想,而是忌讳提到它,因而与之有关的禁忌语、委婉语比汉语多得多。在他们眼里,老龄象征着衰败、没落、靠近死亡,于是就有“年长者”、“成熟”(the elderly, mature, )等委婉语。老人不叫“the old”或“old people”,而叫“a senior citizen”,上了年纪的妇女和男人被分别委婉地称为“a grandma dame”或“a distinguished gentleman”。而在汉语里,“老”并不是一个令人讨厌的字,相反,它有“可敬的”、“有经验的”的涵义。所以在称呼上,人们喜欢用“老”字来表示尊敬,如“老同志”“老干部”“×老”等。当然汉语也有对“老龄”的委婉表达法。如称老年人为“上了年纪的”或“年纪大了的。
不管是西方人还是中国人,大家都忌言“死”。因此,英汉语中就出现了大量关于“死”的委婉语。在英语中,如:to be called to God(本义)被召唤到上帝那;to have fallen asleep(本义)入睡了: to be out of pain(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