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南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规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南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cby201601 2022/5/21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南平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建设和发展规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为进一步贯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见》 ( 闽政
〔2006〕 43号)和《南平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施意
见》,全面加强我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及发展工作,建立布局合理、
功能完整、执业件较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完善提高,并发挥其在社区卫生
服务建设中的基础性、骨干性作用。
3、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加强不同系统、不同隶属关系卫生资源的有效连
通和利用,在立足于调整优化现有卫生资源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标准,以改、
扩建为主,填平补齐的办法,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避免重复建设和资
源浪费,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网底”
作用以及社区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4、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分年度完成社区卫生服务
机构建设任务,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重点,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为补
充,确保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
5、深化改革,配套推进。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管理体制和运
行机制的完善与改革,加强人才培养,并与落实经费、提高技术、加强管理等
工作同步推进,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服务功能到位。
第三章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第一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
1、设置原则:坚持政府主导和公益性原则,积极构建以政府举办的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 站 ) 为主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重点是对城区现有政府举办的街
( 镇 ) 卫生院、一级医院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医疗机构进行结构和功能改
造,转型设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鼓励二、三级公立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向社
2、规划布局。原则上以每个街道办事处、城乡结合部街镇为单位,设置1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约3—10 万;未设街道办事处的县,以城关所
在地的镇为设置范围 ( 不含农村乡镇 ) ,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2— 3 万人
的街道,如有城区卫生院等适合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机构,应
以街道为单位设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道办事处范围较小,居民不到 2 万
的,可与邻近街道联合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
(70%居民从住所步行15 公里以外 ) 的区域,人口相对
〜,根据居民医疗需求合理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
3、建设框架。到2010 年,各县 ( 市、区 ) 共完成 28 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
设,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设置42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具体设
置如下:
延平区:城区街道办事处6 个,城区人口 万人。设置水东街道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四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黄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水
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梅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紫云街道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区域,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12 个。在
规划中预先安排西区、江南新区、大横新区 3 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邵武市:城区街道办事处4 个,城区人口 10 万人。设置通泰街道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水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昭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晒口街
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
武夷山市:城区街道办事处3 个,城区人口 万。设置崇安街道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新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武夷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6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建瓯市:城区街道办事处4 个,城区人口 万。设置瓯宁街道水西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通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芝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1
建阳市:城区街道办事处2 个,城区人口 万。设置潭城街道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 ( 原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名 ) 、童游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4 个
社区卫生服务站。
顺昌县:城区街道办事处1 个, 万,设置水南社区卫生服务
中心、双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6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浦城县:城区街道办事处2 个, 万,设置南浦街道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江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5 个社区
卫生服务站。
光泽县:城区所在地杭川镇, 万。设置杭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松溪县:城区所在地松源镇, 万。设置松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
1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政和县:城区街道办事处1 个,城区人口 万,设置熊山街道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和 3 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功能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以社区、家庭和居民为服务对象,以妇女、儿童、老年
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服务重点,开展健康教育、预防、保
健、康复、计划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