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重庆)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格式:doc   大小:163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庆)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2072510724 2017/4/8 文件大小:16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庆)重庆市名校联盟高一语文第一次联考试题.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用心爱心专心 1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卷共 8 页。考试时间 150 分钟。第 1至 10 题为选择题, 30 分;第 11至22 题为非选择题, 120 分。满分 150 分。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 必须使用 毫米的黑色签字笔, 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 30 分) 一、(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 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 chu à ng )伤百舸. (gě)喋. (dié )血漫溯. (suò) . (qìn )渍游说. ( shu ì)樊於. (yú )期桎梏( kù) . ( liáo )落长篙. (gāo)忤. (wǔ )视参乘. ( shè ng) D .租赁. (lìng)颓圮. (pì)剑鞘. ( xiāo)玉玦. ( què) 2.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全对的一项是( ) A .谈笑风声不加思索居高凌下箫瑟斑斓 B .一鼓作气殒身不恤九霄云外寥廓冷漠 C .轰堂大笑首舞足蹈引亢高歌微寞合蔼 D .衣衫烂褛苍海桑田言简意垓铮嵘嗔目 3 .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南山佛教文化苑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型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依山傍海,园林设计匠心独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均含禅理,环境________ 清静,风景独秀, 不失为一个放松身心、休闲养性的好去处。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 ________ 难以相信。③中山装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应该能够成功, ________ 申报成功,中山装的保护工作必将更加受益。 A. 优雅简直一旦 B. 幽雅简直一旦 C. 优雅几乎一经 D. 幽雅几乎一经 4 .下列各项中, 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A. 地震发生之后,经当地政府及救灾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不再发生。 B. 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青青瓦房,那崎岖的石板街用心爱心专心 2 道,那道边熟悉的黄葛树,那山城人所特有的幽默爽朗的笑声。 C .温家宝近日在深圳考察时指出,不仅我们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还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失而复得,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D. 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二、(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 5—7 题。从科举制度的废除看近代以来的文化断裂科举制度的取消对中国现代化造成的困难在于,原有的形成社会精英的方式由此而发生突然的断裂。正如一些研究者指出的, 曾经由科举制度给社会提供的内聚力量, 在其后几十年中一直都没有恢复过来。科举制度的取消既然产生如此多的消极后果, 这是否可以得出一个保守倒退的结论, 即中国根本不应该进行以科举制为核心的教育体制改革?显然不应得出这样的结论。变革不适应于时代要求的旧制度, 毕竟是历史的大趋势。但采取什么方法,使制度改革可以取得真正的效果,则应是改革者考虑的最为关键的问题。众所周知,在传统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一个以士绅为主体的精英阶级。科举制所造成的社会流动性, 使中国的农村社会存在着独立于城市的文化系统, 这一文化系统是由士绅地主、宗族组织与相应的宗族学校私塾构成的。在传统科举制度下,农村士绅通过科举所拥有的士绅身份,是保持其在农村中的精英地位的基础。他们正是借助这一身份与地位, 获得社会的尊重, 并成为农村社会与文化生活的主导者与组织者。正如张仲礼先生所指出的,“士绅作为一个居于领袖地位和享有各种特权的社会集团, 也承担了若干社会职责。他们视自己的家乡福利增进与利益保护为己任。在政府官员面前,他们代表了本地的利益,他们承担了诸如公益活动、排解纠纷、组织修路筑桥、开河建堤等公共工程, 此外, 还组织地方治安, 征税, 弘扬儒学, 兴建学校等农村社会生活的各项工作。”在这一文化系统中, 由于宗族所拥有的相当数量的学田、义田、义学的存在,相当一部分同族子弟不分贫富均可以通过就读于本族的宗族学校,获得一定的文化知识, 并成为农村的准文化人。据一些国外学者统计, 近代以前, 中国南方农村不少地区的识字率比 20 世纪 20、 30 年代更高, 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可以从这种农村精英文化系统所维持的文化生态平衡得到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