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框架.docx

格式:docx   大小:56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框架.docx

上传人:cjl201702 2022/5/22 文件大小:5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中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框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增氏模式及其转变 : :人口的皙句,;;
时间变
|变化特征 空间变化j
I人口向期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月12日 影响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
农业革命前『人口数垃少,增氏速度启. 示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艇围与城市等级相对应
城市等级体系:在同一个区域中,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 案例:德国南部及其周围城市等级体系
启示

不同等级的城市数目和相互距寓是不同的I形成六边柩的城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i等级体系
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犷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推力
拉力
发展不平衡
1城市人口增加
串H 给肾大皿的比重⑶h『地庭济发展水平
化1城市用地规模扩大J
作用:不仅带来r聚落形态的变化,还带来了生产方式、
I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市4化的进程发展中低,处于初期和中期加速阶段•速度快
世界城市发达国家:,已进入后期成熟阶段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城市化 时地理 环境的 影响
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I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 n照、风速和风向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门的, 市化(过快广城市化向&
环境污染1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 污染,噪声污染等)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改善措施: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第三章农业地狱的形成与开展
农业的四位选择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r I 1
农业区位
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
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机械、政策、
(自然因素比较稳定、社会[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区位 农业区位变化
।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I因素的变化•从而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
农业地域: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田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 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特征: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
农业地域的形
的特征
分布地区:东南部和西南部
!地势平坦开阔
灌溉条件好
区位因素J气候温暖湿润
地广人稀
机械化程度高
区位因素《
自然条
社会经侪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即农业地域类那
人们的饮食习惯(喜食大米>
[小农经营
蚌占"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羚品]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
〔水利工程量大
(分布: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家
经营
世界:家庭农场
中国:国营农场
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自然条件优越
j地势平坦开阔
I 土壤肥沃
气候温和
降水丰富
[交通运输便利 市场广阔
(主要分布区:亚洲季风区 作物:以水稻为主
地势;低平的平原 气候;雨热同期 水源:充足
大牧场放牧业 乳密
以甯牧业为主即付业地域类型
社会经济条用地广人稀
机械化水平高
I农业科学技术先进
j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家
自然条件;大面积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士亚性占/生产规模大
土黄荷忍I专业化程度高
客腑下种(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
宙促rm”[澳大利亚新西苣南非以养羊为主
([气候温暖,草类茂盛
曲刑由反 区位优势地广人稀,土地租金很低
舞露X J麟修炉进商品性经营
牧场放牧业.
(潘帕斯草原)发展措施豫鲁健条件
〔【种植饲料
概念:面向城市市场的商品化、集约化畜牧业地域类型
生产对象:奶牛
主要产品:牛奶及其制品
分布: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新西兰等地
区位要求,接近消费市场
(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上层深厚
典型地区;J气候,气候温凉、,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人口多,城市化程度高,人们有消贷乳制品的习惯,机械化
I程度高,缓解了劳动力短缺问题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开展
,区位原则: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当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花费 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区位因素;原料,,土地,水源、政策等
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