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2
文档名称:

河北省承德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公开选聘工作模拟训练卷(第9次).docx

格式:docx   大小:86KB   页数:1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河北省承德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公开选聘工作模拟训练卷(第9次).docx

上传人:燕燕盛会 2022/5/22 文件大小:8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河北省承德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公开选聘工作模拟训练卷(第9次).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河北省承德市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名校英才入冀”计划公开选聘工作模拟卷
答题时间:120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试卷试题:共200题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汇率的变动是2010年我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国考常识考查汇率也在意料之中。此題属于对经济理论和现象的分析,难度中等。因此考生在备考时还是应该多观察和注意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并了解基本的经济理论。

A: 沟通和激励
B: 权力与依赖
C: 追随与服从
D: 影响与强制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解析】四个选项似乎都和领导有着密切的联系,但C项是最准确的。考生尤其要注意彼得.德鲁克的论述:“领导者的唯一定义就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很急需,但是,没有追随者,就不会有领导者。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A: 物证
B: 书证
C: 电子数据
D: 现场笔录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根据民事诉讼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为标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电子数据、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八种。根据《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证据包括:(一)书证;(二)物证;(三)视听资料;(四)电子数据;(五)证人证言;(六)当事人的陈述;(七)鉴定意见;(八)勘验笔录、现场笔录。以上证据经法庭审查属实,才能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因此,本题答案选D。民事诉讼中没有现场笔录。
本题所属考点-《行政法》

A: 15
B: 30
C: 60
D: 90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D【解析】公务员法第91条规定,原处理机关应当自接到复核申请书后的三十日内作出复核决定。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复杂的,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延长时间不得超过三十日。故正确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8.《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通知》是_____。
A: 批转性通知
B: 发布性通知
C: 转发性通知
D: 指示性通知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
[解析]根据适用范围的不同,通知可以分为六大类:(1)发布性通知,用于发布行政规章制度及党内规章制度;(2)批转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3)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的公文给所属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4)指示性通知,用于上级机关指示下级机关如何开展工作;(5)任免性通知,用于任免和聘用干部K6)事务性通知,用于处理日常工作中带事务性的事情,常把有关信息或要求用通知的形式传达给有关机构或群众。题中的通知属于发布性通知,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科学还是大有作为的。通过对地震波的研究,人们发现地震波包括纵波和横波,前者传播速度更快,但破坏力较小,而后者则相反。因此,人们通过地震监测台网,监测到传播速度更快的地震波纵波,向监测中心发出信号,监测中心即可通过客户端用无线电波向公众和重点设施发出警报。也就是说,地震警报是无线电波和地震横波的一场“赛跑”,在地震横波尚未到达时,给人们以警示。这段文字意在说明_____。
A: 地震波横波的监测难度髙于纵波
B: 地震警报系统的精度和速度亟待提高
C: 无线电波技术的发展是实现震前预测的前提条件
D: 科学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文段首先肯定了科学在地震面前大有作为,然后通过对地震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及破坏力的分析,指出在监测到纵波后、横波到来前可及时发出地震预警,也即D项所谓的“利用两种地震波的时间差可以发出有效的地震警报”。本题答案为D。
本题所属考点-题库原题
,爆炸工孙某误认为一个装有***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孙某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_____。
A: 间接故意
B: 过失
C: 故意
D: 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