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住区的 概念与 类型
住 区 的
类1 型
按城乡区划范围不同:
a) 城市住区
在住区内可只设置主要为住区服务的公共设施
b) 独立工矿企业和科研基地住区
居住对象单一,远离城市,有较强独立性。除一般所需的公共服务 设施
/ 住区的组成
住区的功能
A郊区整体规划社区模式、B居住开发单元模式(housing estate)
城 乡 住 区 规 划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住区的规划结构
住区规划结构的演变
(neighbouhood unit)
代表人:佩里
以邻里单位作为组织住区的基本形式,住区内配置足够的生活服务设施。邻 里单位有明确的边界,通过步行网络将住宅、小学、休闲设施、商业相联系, 形成一个开放的空间体系。
规划布局的六条基本原则:
a) 邻里单位被城市道路所包围,城市道路不穿越邻里单位内部
b)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采用尽端式,限制外部车辆穿越
c) 以小学的合理规模作为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学生上学不必穿越城市道路
d) 邻里单位占地约160英亩,65ha
e) 邻里单位的中心是小学,与其他服务设施一起结合中心广场和绿地布置
f) 邻里单位内小学附近设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公共活动中心 案例:新泽西州的雷德鹏、哈罗新城
雷德鹏:人车分行、尽端式道路
D. “扩大小区”与“居住综合区”模式
产生背景: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了干道间距;居住与工作地点分布 不合理造成交通拥堵;小区内自给自足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经济上低效益;居民 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缺乏选择性
1) 扩大小区:在干道间的用地内不明确划分居住小区的一种组织形式。公共服务 设施结合公交站点布置在扩大小区的边缘,即相邻扩大小区之间。
案例:英国的三代新城米尔顿-凯恩斯
2) 居住综合体:将居住建筑与公共服务设施组成一体的综合大楼或建筑综合体
代表:柯布西耶:马赛公寓
优: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节约用地、提高土 地利用效益
3) 居住综合区:是指居住和工作环境布置在一起的居住组织形式,有居住与无害 工业结合的综合区,有居住与文化、商业服务、行政办公等结合的综合区。
优:是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方便、节省上下班时间、减轻交通压力,不同性 质的建筑综合布置,是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间更加丰富多彩
(new urbanism) 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公交导向的邻里区开
发
住区的组成
住区的功能
ABCD模式
城乡住区规划
住区的组成、功能与规划结构
住 区 的 规 划 结 构
住 区 规 划 结 构 的 演 变
(new urbanism) 新传统邻里区开发、公交导向的邻里区开
发
1、 新城市主义的兴起与发展
(1)新城市主义提出的理想邻里的基本设计准则:
1)
;
2) 最优规模——由中心到边界的距离为400m左右的空间;
3) 各种功能活动达到一个均衡的混合——居住、
拜和娱乐;
4) 将建筑和交通建构在一个由相互联系的街道组成的精密网络之上;公 应优先考虑。
(2)新传统邻里模式的设计特征
人性尺度、行人友好、带有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的物质环境,以鼓励社会交往和社 区感的形成。
a) 自给自足的步行环境,围绕着核心城镇设施和商店布置住宅
b) 为人行和车行提供更多可选择的通行路线
c) 设计为行人、自行车、游戏、及机动车共同形式的街道
d) 为围合街道空间,建筑退界较少;车库设在住宅的背面并通过后街进入,以减少通 道打断街道的次数
2、 公共交通导向开发(TOD)
代表人:彼得-卡尔索普
运用了运输与土地使用之间的一个基本关系,将开发集中在沿轨道交通线和公交网 络的节点上,把大量人流发生点设置在据公交车站很近的步行范围内,鼓励更多的 人使用公共交通。强调紧凑增长、开放空间和永续性。
规划结构特点:
一个TOD既是一个围绕公交车站将功能密集交织在